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正是大肠与小肠。仲景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主证为燥屎内结,法用攻下。据证据法,皆是肠病肠治,而非胃病胃治也。书明言有燥屎在胃,实为有燥屎在肠,此属常识,已不须辨之矣。综上所述,大肠在右关,小肠定于左关,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脉——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脉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脉高度评价和认识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脉断证是可遇不可求,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发热、伯冷、咳嗽等等以及病人表情,还要按一下病人脉搏,这一系列症状称做为症候群,综合在一起症候群,中医就称它为。通过对仔细辨别,就可以讨论治疗,然后处方用药。这样全过程,叫做辨证论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燥结外延广,含义多,燥屎内含具体,指其实矣。作燥结义长。 淳化本收录于卷帙浩繁太平圣惠方,人少研读。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此本。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85.html

临床四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鼻梁亦青苍色。乃思鼻头色青腹中痛。询之,始点头说:每月经来极痛,不想说话。经四诊合参后,用投以舒肝调经之药而见效。 闻声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篇所述闻之法,及于三焦,包含了骨、筋、髓、头、心、肺、肝、肾等病证。文曰:在上焦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伤寒论三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8.htm

伤寒论三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8.htm

伤寒杂病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功。此后,该书书名、卷数及分合屡有变更,至北宋初,始见书分为二。开宝,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此指伤寒论,又,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则论杂病,下则载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2.htm

难经脉法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中部主下至脐,下部主脐以下等等,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这样认识,就是从宏观上,难经是以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具体说在浮为阳,沉为阴基本认识上,发展为五脏浮沉定位法,在寸为阳,尺为阴基本认识上,发展为上中下三部亦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多认为本品平中偏凉。 现行教材将本品归为清化热痰药,性凉可知也。胸胁痛如刀刺是指胸胁部疼痛呈刺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016.html

共找到1,103,2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