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序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_【鲁迅全集】

...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注解】 〔1〕 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 最早有英国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一九○一年伦敦出版)、德国葛鲁贝中国文学史(一九○二年莱比锡出版)等。中国人所作者,有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一九○四年出版)、谢无量...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68.html

注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外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位于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主治疰,胸胁痛,腹痛等。斜刺0.3-0.5寸...

http://qihuangzhishu.com/196/499.htm

经络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内经关于经络的记载说,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护协调和相对...

http://qihuangzhishu.com/93/2.htm

鬼当(大指甲后)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位于手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左右手各1穴。主治病症:雀目,小儿胃肠病,角膜白翳水肿,咽喉肿痛。备考: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1壮,治大人小儿雀目。”中国针灸学:“鬼当,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36/79.htm

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法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一、脏象学说 二、气血精津液学说 三、经络学说 四、病因病机学说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一、简书万物 二、马王堆出土医书 三、江陵张家山医简 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index.html

中国针灸不断创新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幻灯片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腹针学员学习;点穴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报告被作为中国针灸学会七大古都针灸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有关专家评述称,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针灸医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越来越主流的中国针灸 据陈泓霖介绍,由于现代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3.html

针灸大师--鲁之俊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后,1950年正式出版书名为新编针灸学。1955年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时,为第一任院长。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先响应毛主席的“要团结西医发挥中医作用”的号召主动拜老中医为师,学习和应用针灸学。解放战争中,他亲自向刘邓大军纵队卫生领导干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91.html

灸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针灸聚英·杂病歌:“哮……又法背上有一穴,量穴须用线一条。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哮。在背部,以绳环颈下垂至胸骨剑突尖,环转向背,绳之中点平喉结,绳端着...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164.htm

陆瘦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事业,强调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在针灸治疗中,重视五输穴应用及母子补泻理论。其针灸手法中有“烧山火”、“透天凉”之补泻手法,并对之进行研究,又提倡温针。尝创办针灸学术团体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附设有专门函授斑,培养针灸人才。其著作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78.htm

黄竹斋与针灸经穴图考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1937年间,黄竹斋在中央国医馆和卫中署中医委员会的会议上,就中医教育等问题提出多项议案。 中国针灸学专门学校师生合影 三、主要著作 黄氏一生著作很多,有五十余种,如针灸经穴图考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病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7.html

共找到473,9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