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从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见。苍蝇亦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亦可经接触感染。感染的产妇可在分娩时传染给...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在非洲和亚洲一些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自从发现乙型肝炎抗原(HBAg)以来,给HBV与肝癌发病关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分子杂交技术对HBV与肝癌发病关系...
...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2~4天。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增殖影响...
...药物为奎尼丁,其次为奎宁、利福平、司眠脲、氯喹、吲哚美辛、安替匹林等药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也不在少数。 (二)发病机制 血小板遭到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多在外周血小板细胞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 部分药物可与...
...流感病毒经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通过其HA吸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的HA受体上,然后浸入这些细胞进行增殖。经1~2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出现流感症状。病毒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造成这些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
...诊断 诊断依据: 1.可疑药物史 病史中近几周内或长期服药史。 2.有出血表现 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束臂试验阳性。 3.实验室 血小板计数减少;如测得药物有关的抗体即可诊断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4.骨髓检查 巨核细胞...
...免疫性溶血症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家族史;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自溶试验:溶血>5%。 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酸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流感的暴发流行。其次为H9和H4亚型。由于人流感的每次大流行均与H1~H3和N1、N2相关,一直认为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并无致病性。历史上多次暴发的禽流感,包括最为严重的1983年美国和1995年墨西哥的两次大暴发,均未见有关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
...免疫性不育是指精子或精浆中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由于一些疾病或尚不明了的因素影响而逸选出生殖道,进入周围组织,造成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影响精子凝集及活力降低,影响受孕而致不育。 1.还精煎口服液 生地、熟地、何首乌、怀牛膝、...
...精液射入生殖道内,有个别妇女因种种原因生殖道吸收精液后或因经期性交,精液与血循环接触,在体内产生大量抗精子抗体,从而造成免疫性不孕。当女方体内已存在一定数量的抗精子抗体后,以后每次性生活进入阴道的精于不仅不会使卵子受精,反而会刺激女性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