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DNA提取方法的改善和DNA质量的提高,几乎所有基因分析的技术均可用于石蜡包埋组织,但目前分子病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PCR)。1.点杂交鉴于包埋组织DNA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因而点杂交被...
...早在1956年Kornberg等就从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发现了DNA聚合酶,并且得到了DNA聚合酶Ⅰ纯品。DNA聚合酶Ⅰ是由分子量为109000的一条多肽链构成,此酶可被枯草杆菌蛋白酶分解为两个片段,一个片段分子量为76000,有聚合酶活性,...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遗传信息是如何储存在DNA分子中,以及遗传性状何以在世代间得以保持。这是生物学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之前,早在1868年,...
...抗-DNA 抗ssDNA是抗DNA抗体中临床意义和重要性都不如抗dsDNA的一种,DNA是一个大分子的复合物,由两条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加热时碱基间的氢键断裂,DNA变性产生ssDNA。抗ssDNA的反应位点主要是ssDNA上的嘌呤...
...据新华社讯 药物副作用已成为人类第五大死因,每年造成约40亿美元损失,因服药剂量不当引起的危害尤大。德国霍夫曼-拉罗歇公司日前以个人新陈代谢为基础,设计出一种制定药物剂量指南的DNA芯片。 霍夫曼-拉罗歇公司的专家说,由于药物转化和分解因...
...基因按其功能可分为:1.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是指某些能决定某种多肽链(蛋白质)或酶分子结构的基因。结构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特定蛋白质(或酶)一级结构的改变或影响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2。调控基因(regulator ...
...1979年Teffreys根据β珠蛋白基因座位近旁出现的RFLP频率同测定的核苷酸总数,推算出人体基因组的遗传异质性约为每100个核苷酸中有一个差异。后在人体DNA随机片段的文库中分离出高度变异的超变区。从1982年起,分别在人的胰岛素...
...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基本步骤,是在常规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改良和演变而来。Goelz等(1985)最先提出的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技术(表18-5),是用机械的方法破碎组织,切除多余的石蜡,直接进入含SDS和高浓度蛋白酶K(1...
...抗ssDNA是抗DNA抗体中临床意义和重要性都不如抗dsDNA的一种,DNA是一个大分子的复合物,由两条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加热时碱基间的氢键断裂,DNA变性产生ssDNA。抗ssDNA的反应位点主要是ssDNA上的嘌呤和嘧啶构成的...
...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CDS),这一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日前,《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在7月号正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