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等。【预防】要控制 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
...(一)治疗 20世纪40年代初应用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证明有效后,使麻风病的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的年代。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又相继发现了数种有效的抗麻风药物。过去曾用单一药物治疗,疗期很长,后来陆续发现有耐药病例出现,而且耐药发生率在不断...
...结核病和麻风病同属分技杆菌引起的疾病。由于分技杆菌生长速度缓慢,可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这两种疾病的病程发展往往是缓慢的。化学治疗时间需要长期用药是它们的特点。因此病人的合作情况、药物的毒性和细菌抗药性就成为治疗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对...
...因为麻风杆菌生长缓慢,症状常在感染后至少1年才出现,平均在5~7年逐步出现。并常常还有很多年以后才发生者。麻风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受染者的个体免疫反应有关。而麻风病的类型将决定其长期的预后,是否易有并发症以及对抗生素治疗的需求。 结核样麻风...
...由于患者对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乃有不同的组织反应。据此而将麻风病变分为下述两型和两类: 1.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本型最常见,约占麻风患者的70%,因其病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故称为结核...
...杆菌成功,建立犰狳感染模型。1976年高板健二等报告应用裸鼠(先天性无胸腺小鼠)接种麻风杆菌获得成功。 麻风杆菌的人工培养,到目前还未获得公认的成功。因此,上工培养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的皮内试验检查方法:采用1:20试麻风菌素0.1ml注射于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 阴性。 48h后注射局部出现红斑直径>10mm为早期阳性反应,3周后出现直径3~5mm硬结为晚期阳性反应。此反应与机体抗麻风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大多数结核...
...防治麻风病的药物主要为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齐明等。目前多采用联合疗法。...
...治疗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
...麻风病的皮内试验检查方法:采用1:20试麻风菌素0.1ml注射于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 48h后注射局部出现红斑直径>10mm为早期阳性反应,3周后出现直径3~5mm硬结为晚期阳性反应。此反应与机体抗麻风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大多数结核型麻风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