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川与针灸逢源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甲乙经经穴的异同并参考伤寒杂病方书而著成针灸逢源一书。 针灸逢源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灵枢经文卷二为素问经文两卷共摘引内经原文及名家注疏达百余篇以阐述针灸要旨作为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卷三为群书荟萃撷取历代针灸专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63.html

高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针灸学家。字梅孤。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博学多才通晓天文、乐律、兵法。嘉靖(1522-1566)年间考中武举。晚年专门研究医学尤精针灸。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275.htm

针灸保健防病的悠久历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保健防病是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我国也有二千余年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中叶起我国的针灸工作者广泛应用针灸于各科预防。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4.html

王文远教授在广西传授“平衡针灸”_【中医宝典】

...纠正或完善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即依靠自己去治疗自身疾病。他又补充平衡针灸理论的核心是心理平衡因为心理失衡按照黄帝内经的“七情过极”是启动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平衡针灸问世以来创造了数不清的医学奇迹:河南干部阮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半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22.html

汪机与针灸问对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继承了朱丹溪“针法浑是泻而无补”之说他根据内经中“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理论认为虚证患者只宜甘药调之而不能用针补之。 针灸问对还对针灸医生中的某些保守做法和某些医生施行针术时的草率作风作了批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4.html

吴崑与针方六集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对针灸学术发展的最大贡献。 针方六集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是一部汇集前人针灸理论和实践的针灸专著。 针方六集全书共分六集第一集为神照集主要介绍经络、腧穴、骨度分寸等内容该集附图相当全面计有三十多幅;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0.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字山西代县人。临证治疗针药并用被誉为“三晋名医”。1923年刊行针灸传真8卷成为辛亥革命后刊行的第一部针灸巨著。朱琏(1909~1978)十七岁时学习西医。抗战中进入解放区从事医疗工作1944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号召...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0.htm

古本竹书纪年在线阅读

...(清)朱右曾 王国维校补 黄永年校点 王国维撰 黄永年校点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86.html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王惟一与针灸铜人_【中医宝典】

...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明堂针灸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图经于石。 从图经、石碑、铜人的编绘制作可以看出使经穴理论规范化是王惟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王惟一在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26.html

共找到868,6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