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
...严丝合缝,通过多次整复也可能做到,但这样会加重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局部的血液供应,反而对骨折愈合不利。如果是后一类涉及到关节面的骨折,复位的标准就不一样了,必须要达到“严丝合缝”才行。 为什么小海的骨折将来不会遗留功能和形态上的异常呢?因为...
...粗隆至乳突后缘连线中外1/3处,作纵行切口,切开时应避免损伤枕大神经,但枕动脉往往横过切口中段,须予结扎剪断。将肌肉自枕骨上分离,牵向侧方暴露骨折线,然后在骨折线附近钻孔探查,确认血肿后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如属幕上下骑跨型硬膜外血肿,即需...
...本病常发生于肘部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后,骨膜被剥离、破裂,血肿形成,或局部受到被动牵拉、手术刺激,形成血肿,这些可引起血肿骨化为主的骨化过程;血肿吸收后则逐渐向骨膜下骨化发展。目前对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归纳为骨膜生骨学说和纤维组织转化生...
...有骨痂形成后,去掉牵引,开始在床上活动患肢,5~6周后负重。对儿童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对位要求达功能复位即可,不强求解剖复位。如成角不超过10°重叠不超过2厘米,以后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图3-58 Bryant氏皮牵引在牵引时,除保持臀部...
...上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硬脑膜下和(或)脑内血肿较多。 (二)发病机制 颅后窝血肿主要见于枕部着力伤,常因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导静脉而致,以硬脑膜外血肿多见,血肿多位于骨折侧,少数可越过中线累及对侧,亦有的可向幕上发展,形成骑跨性硬脑膜外...
...间或有之。由于骨膜下出血缓慢,血肿多在生后数小时或2~3天才明显,1周内达最大范围,以后渐吸收缩小。血肿界限清楚,不越过骨缝,有波动感,局部患处皮肤颜色无改变。 个别患儿的血肿局部皮色发红。初起时中部肿处紧张,其后肿处顶部呈现波动。头颅血肿...
...目的。持续牵引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在牵引期间,也可辅以手法整复取得较好的复位。有一定的骨痂形成后,可去除牵引,用小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也可继续牵引至骨折愈合。牵引可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图3-9)。图3-9 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皮肤牵引 用宽胶布...
...一、症状表现: 本病患者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1.外伤后、足跟疼痛、不利站立、行走。 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
...骨折不愈合又称骨不连,是指在平均愈合时间内未能达到愈合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后(一般为骨折后8个月)仍达不到骨性连接的骨折。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包括患者的代谢、营养、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另有报道认为吸烟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