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_伤寒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十二方。今请颁行。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直秘阁校理臣林忆等谨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anjie/1293-4-0.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正本清源读伤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读伊尹汤液经读后感 □ 马家驹 北京中医药大学 “此书非同一般,读过此书,颇有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看到了经方渊源”,这是读过解读伊尹汤液经的一名同学告诉我的话。 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载体,自伤寒论问世千八百年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7.html

郑钦安(1804-1901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立法重在扶阳,用药多为大剂姜、附、桂等辛温之品,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精研伤寒论,谓六经辨证可愈外感,亦可治内伤。着伤寒恒论十卷(1869年),释方辨脉,颇切实际。又撰医法圆通四卷(1874年)、医理真传四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17.htm

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85.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7.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7.htm

张仲景治未病四层涵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邪传变,做到辨证论治与辨证防相结合,此医家必备之法术。 已病防传 “传”,指病情顺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一般说,凡病邪侵袭,邪气内传,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故防邪内传,属当务之急,如伤寒论第8条曰:“太阳病……若欲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966.html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兼与贾延利老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把笔者想要说的话说完了,而且说得更有说服力,更有见地。 笔者认为,贾延利坏字说的重要依据是内经,显得有些牵强。因为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的重新问世已更加印证了伤寒论是张仲景依据汤液经法撰写的,与内经并无很深的渊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88.html

共找到563,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