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
...抄本刻本 《史记》中华书局版《史记》问世之后,刊印的版本甚多,目前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南北朝时期的抄本残卷。最早的刻本为北宋时期的《史记集解》单刻本。南宋的黄善夫刊本为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宋代以前的刻本都已失传。 现存的南宋黄善夫刻本、明嘉靖...
...《脉诀刊误集解》以及已佚的吕复《脉系图》等著作。(二)舌诊:这一时期舌诊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1341年)。该书原书名《金镜录》,内载辨别伤寒舌法十二首,附舌象图十二幅,惜后渐失传,1341年,...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桂枝 干姜 ...
...李华,监察御史、右补阙。擅长古文,和萧颖士齐名。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二字诀》一段,或作《论书》。《书苑菁华》题下注云:汝瑮谨案:《书画谱》标题作“唐李华二字诀”标题之次行有“截拽”二字,即所谓二字诀也。 截拽 ...
...参考价值,但书中将咒法、符录之类,列入外治法,是十分荒谬的。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冷庐医话》医话著作。五卷。清·陆以湉撰。刊于1897年。卷一论述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卷二评述古今医学家及医书;卷三-五搜集历代名...
...雄黄(一钱匕)上二味,共为极细末,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若有涎出,令病者随涎咽下必愈。启喉以通脾气: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痛如刀搅。赤小豆 瓜蒂(各等分)共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
...为该本主体。首卷为脏腑用药式、引经报使,及十四经脉图、脏腑图、十四动脉图、五脏之俞皆系于背图、内景真传图等图说;卷末为四言脉诀及运气图说部分。现存1845年刻本。《勿药元诠》养生学著作。一卷。清·汪昂撰。撰年未详。本书以传统中医基本理论为...
...、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湿涩等31类,又续增二品(类)。附录以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书参考多种本草文献,加以融汇摘要,内容既系统全面,又比较精炼。现存初刻本、光绪年间刻本及铅印本等。《本草集要》药学著作。八卷。明·王纶撰。约刊于...
...痢疾专着。一卷。清·唐容川撰。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专门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治法及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即将治痢常用方剂17首编成七言歌诀,并加注以说明其主治、方义。现存清末石印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