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三焦论_《医旨绪余》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东垣云∶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恃此以通达。是以上焦在心下,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才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 阴阳...

http://qihuangzhishu.com/742/12.htm

阴阳八卦_【中医宝典】

...真有能耐的,还得说是咱老祖宗。 天地万物,世间万事,万人万心,各人各心,万花筒似的,忽悠变来变去,怎么才能把它们分清辨清认清理清说清?老祖宗就拿出两个字儿来:阴阳。 比太古还古的时候,天地未开,嘛都没有,只有太易太初太素三样。太易是气之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3.html

阴阳的相互关系_【中医宝典】

...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 例如: 天。日。明。昼。热。升。进。强。增长。上。外。动。刚…——阳 地。月。暗。夜。冷。降。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3.html

中医与阴阳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的基本范畴。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后用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西周末年,人们从矛盾现象的观察中,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春秋末期的范蠡认为“阳至而阴,阴至而阳”,表达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6.html

易学阴阳_【中医宝典】

...古代预测术的基础大都是阴阳五行,要弄清阴阳的性质,就必须从易经源头找起,这样才能准确真实地把它本源性的变化机理揭示出来,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运用,要想研易、太极图自然是最佳的途径,周易大传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辞,二者之联系,由此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1.html

阴阳论_《医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扁蓄之类.抑而降之.使天道右迁而入于九地之下.此东垣补中益气汤.万世无穷之利.不必降也.升清浊自降矣.春秋昼夜.阴阳之门户.一岁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月朔后为阳.望后为阴.一日昼为阳.夜为阴.又按十二时而分五藏之阴阳.医者全凭此.以明得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guan/728-4-2.html

中医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9.html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曰,引辞也。既言阴矣,而阴中又有阴;既言阳矣,而阳中又有阳。此阴阳之道,所以无穷,有如下文云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7-5.html

序_《桃花女阴阳斗传》

...形不离乎影,影必依乎形,阳不背乎阴,阴必随乎阳。然形离乎影必至消亡,阳背乎阴必至乖戾。是此书名之曰《阴阳斗》,是阳背乎阴矣。阴阳背戾,阴阳安得不斗耶?虽然,所云形终不离影,阳终不背阴,是故阴阳始虽相斗,终必不背不戾也。不背不戾,是阴阳已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8995.html

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第五篇_【黄帝内经】

...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5.html

共找到36,1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