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病治疗方法比较机械地看待疾病,往往忽略了整体,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偏于外因,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或不同个体矛盾揭示得不够深刻,因此在治疗上也缺乏整体性和灵活性,单纯依靠辨病方法选用方药,或拟某方治某病,在临床常会出现奏效情况,有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当代中医藏象理论反思_【中医宝典】

...《六经藏象系统研究》一书(1984年内部版),认为即使只是“说理工具”,或一种“框架结构理论”,六经藏象系统也比五行藏象系统精深博大,更为完美。 六经藏象系统以六元(六气、六节)为本。虽然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但是“阴阳者,一分为三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9.html

青年自我意识矛盾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到了青年时代,自我意识发展,逐渐由儿童少年时代眼光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变为朝内认识内在自我。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矛盾 青年自尊心强,使许多思想情感轻易向他人吐露;自我意识发现自己内心世界----个人秘密也便向外泄露;...

http://qihuangzhishu.com/967/357.htm

中医妇科定义与范围_《中医妇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妇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1.html

中医养生性质和特点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2.html

不同哲学思想是中西医差异成因_【中医宝典】

...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由于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而不断被质疑。而且随着中医现代研究不断深入,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肢解,中医人越来越自信,致使以西解中、以西代中、中药西用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西医理论与思维差异 尽管中西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4.html

中医与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基本范畴。本义是指日照向背,后用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物质力量。西周末年,人们从矛盾现象观察中,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春秋末期范蠡认为“阳至而阴,阴至而阳”,表达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6.html

中医阴阳数学物理模型_【中医宝典】

...好几个病,津津乐道地在“哲学思辩”中兜圈子,置现代科学技术于不顾,我行我素,思改革开放,吸收和接纳现代科学,只能重韬覆辙。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磁共振理论以及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中的“宇-地磁共振场”及“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9.html

藏药理论及用药法则_【中医宝典】

...涩、苦转化为苦味;酸味经体内吸收后仍为酸味;因此, 甘、苦、酸称之为三化味。 药物八性,即寒、热、轻 、重 、钝 、锐、 润 、糙。藏药认为,疾病发生是由隆、赤巴、培根失调所致;造成其失调是所用药物性质不当、饮食和、起居不适所造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30.html

生命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生命形质原料。有生命万物必须依靠天上太阳和地上水才能生存,人类当然也例外。“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因为人生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会直持或间接地对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4-1.html

共找到985,6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