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有害微量元素接触、吸收、贮积过多或干扰了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都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及生物化学过程的紊乱而发生疾病。反之,在各种疾病情况下,会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运输、利用、储存和排泄产生一定的影响。...
...沉积和溶解起一定作用,称络合钙;另约50%为游离的离子钙,是钙的生理活性形式,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血液凝固等生理活动。新生儿早期血钙水平变化较大。由于母亲供钙突然停止,外源性的钙供给量又很少,生后最初几天血钙水平下降,然后...
...内富含维生素D,可促进钙从肠道吸收,价廉,但作用较慢,一旦作用发生可持续较久,应经常监测血钙调整用量。活性维生素D3包括25-(OH)D3及1,25-(OH)2D3,作用较快,尤其是后者,用后1~3天开始生效,且作用时间短,使用较安全,每天...
...脑瘫患儿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日前,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说明,捏脊疗法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微量元素水平,对小儿脑瘫的临床康复有促进作用,应该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研究人员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
...障碍 如胆道、胰腺及小肠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肝细胞损害使维生素D不能羟化成25-OH-D3等。 以上原因引起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及骨软化。 (二)发病机制 人体皮肤含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
...以往大家认为高钙奶粉、高钙牛奶及高钙健康食品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而最新的研究则显示,每天摄取高钙食物还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这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哥德曼博士研究妇女每日摄取钙质的资料分析发现的。 这个研究小组观察研究了588名患卵巢癌妇女及...
...正常入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 ~ 2.75mmol / L,儿童偏高。血浆和体液中的钙主要以结合钙和游离钙两种方式存在。前者主要与清蛋白结合,少量与有机酸结合,如拘椽酸钙、乳酸钙、磷酸钙等。游离钙与结合钙不断交换处于动态平衡,它...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alcitonin,CT)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共同调节钙磷代谢,控制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
...一、钙离子的生理意义钙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具有多项生理作用,早年知钙是心搏动、血液凝固所必需,现知钙还参与许多生理、生化反应,包括神经细胞兴奋性,递质释放,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细胞运动等(表21-1)。表21-1 Ca2+调节的细胞...
...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