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徐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疾徐补泻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疾徐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一种。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28.html

手指补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操作过程各种手法总称。见《针经指南》。《难经·七十八难》有:“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论述,强调左手按压等动作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窦默因将有关针刺各种辅助手法总称为手指补泻法,其十四条。后来在《金针赋》、《针灸聚英...

http://qihuangzhishu.com/193/837.htm

针灸为何具有补泻效应?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 针灸治病,用只是一颗颗经过严格消毒过不锈钢针,针上绝对不带什么补药或泻药。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补效应呢?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3.html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血气盛衰,各有一定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01.htm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血气盛衰,各有一定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43.htm

提插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法之一。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快慢和用力轻重来分别补泻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重插轻提)为补法;以反复...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09.htm

针灸讲究补和泻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法则,其实,药物针灸治病采用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89.html

开阖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开阖补泻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 【开阖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一种。主要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如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揉按时,称作“开”;也就是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33.html

治神是针刺治病关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静指灵,意念在针,又要密切注意病人反应,细心捕捉每一丝得气征兆。若针刺入不得气或得气较弱,应遵循《针灸大成》“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原则,采取留针候气之法,但仍要意气于针,专心体会气之运行,—旦得气应及时运用适当手法使气聚而不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51.html

窦默《窦太师针经》、《窦太师秘传》、《针经指南》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流注八穴。流注八穴是指位于四肢部腕踝关节附近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八个奇经八脉交会穴位,这是窦氏通过民间采访得来。另外,窦氏十分重视针刺补泄手法操作,指出针刺补泻法主要在于手指上操作,强调“原夫补泄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43.html

共找到932,3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