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二_冻伤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当归、黄柏各30克,麻油20毫升。将药和麻油混匀,放入铜器中,加热10分钟左右,然后下适量蜂蜡,待蜡熔化,即可将油收起,待冷后成软膏,再用时先以浓茶或甘草汤洗净耳部,拭干,然后再涂本膏,每日1-2次。 本方适用于耳而有溃烂者。 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907.html

溪深难受雪,山不流云。全诗赏析

...出自:清代诗人洪升的《雪望》 原文如下: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298.html

耳方三_冻伤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内桂、干姜、辣椒各15克;用植物油250克浸药3回,炸橘去渣,人黄蜡60克融化。本方温肌肉,通血脉,常食防耳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906.html

小儿烂疮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曰小儿肌肉柔脆,外邪易侵,故风寒搏于肌肉,凝于气血。则致皴裂,久而生疮。或痒或痛,其状 肿,破出脓汁,多在两耳,或手足间,故谓之烂疮。治小儿冻疮,蜀椒汤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盐(各二两)上二味,以清酒五升,煎至二升,数数蘸之,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195-7.html

“春捂秋”新解_【中医宝典】

...“春捂秋”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通常人们对“春捂秋”的科学解释是这样的:春季里,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否则,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51.html

灵_其他中成药_【中医宝典】

...治灵,功能主治,冻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品名称:治灵 汉语拼音:Zhidongling 【成份】蟹壳粉(煅)、樟脑。辅料为凡士林[性状]本品为灰黑色的软膏,具樟脑特异臭。 【功能主治】冻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法用量】外用,冻疮初起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chengyao/a7382.html

中医养生之“春捂秋”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正常状态下,人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必须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和同步。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气温将逐渐转凉。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的说法,意思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89.html

牛奶能舒缓晒伤_【中医宝典】

...牛奶不单能营养肌肤,而且亦有消炎、消肿及缓和皮肤紧张的功效。因此当享受完日光浴后,若发觉面部因日晒被灼伤,出现红肿,可用冷冻后的牛奶来护理。 方法是:以牛奶洗脸,然后整张面敷上浸过牛奶的化妆棉,或以薄毛巾蘸上牛奶敷在发烫处。假使全身皮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7068.html

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又名生。指因天时寒冷,影响产妇分娩,致胎儿不能很快娩出。杨子建《十产论》:“产者,言天气寒冷,产女血气迟滞,儿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产室宜暖,背心宜温和,庶儿易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662.htm

共找到14,8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