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鹏_五、中医对冠心病病因、机、分型及其治疗途径的探讨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的规律上,《伤寒论少阴篇心肾阳虚,阴寒内践,多用四逆辈,回阳救逆,挽生命于顷刻上。在《金匮要略中,慢性心脏衰弱者,多用黄芪、人参,而不用四逆辈,这是仲景用药的心法,也是他长期临床观察的结果。补肾药与抗衰老药用于冠心病,近年来有所指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npeng/547-4-5.html

麻木预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麻木为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搔之不觉的一种皮肤感觉障碍的症状。如木之厚,故曰麻木,麻木产生的机制无非为虚(“营气虚则不仁”)、痰(痰浊滞)、湿(湿遏阻)、及瘀(瘀阻血行)四大机所致。麻与木有程度之异和性质之殊,即“麻为木之微,木为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99.htm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为主的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88.htm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为主的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8.htm

治未病思想贯穿《金匮要略的始终_【中医宝典】

...一、《金匮要略论述的都是内伤吗? “《伤寒辨外感,《金匮论内伤。” 20多年前,我曾面对学生,大言不惭。但在漫长的学研《金匮要略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此话不确。其因有四: 1.如第二篇痉感受风或寒,湿病不言而喻,且可兼寒夹风化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3.html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容主要有天气因素(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因素(怒、喜、忧、思、悲、恐、惊)和饮食起居(饮食、劳逸、房事、起居等)三大方面,对于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内经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2、理论理论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史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奴隶社会(3)医学理论的萌芽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追求。《易经以及《道德经、《论语、《孔子家语、《管子等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的著作中都有很多关于养生的论述,这些是养生学理论的最初起源,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 对精气神与气血的认识 ...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3.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辨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读《丹溪心法 悟关幼波肝病理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关幼波为我国著名肝病大师,一生博览群书,精修医学,尤其对《丹溪心法情有独钟,其著名的“痰瘀学说”、“气血理论”均传承于丹溪之作。但大师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的理论基础上又有所发扬创新。笔者沿大师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180.html

共找到513,3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