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刺手持同时捻转下压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肤柔软的腹部。 2.手法进针后一般即有较强的感觉。若需强刺激可提插6~7次针刺后有放电感者效果最佳但对儿童不宜提插过多。如用于肌肉萎缩病人可用卷肌提插法针刺入后体向一个方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21.html

窦默与《窦太师经》、《窦太师秘传》、《经指南》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流注八。流注八是指位于四肢部腕踝关节附近的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八个与奇经八脉交会的穴位这是窦氏通过民间采访得来的。另外窦氏十分重视针刺补泄手法的操作指出针刺补泻法主要在于手指上的操作强调“原夫补泄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43.html

陈作霖_论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心率恢复到原来的机能状态发现不同手法可以产生的不同效应说明针灸临床补泻手法的重要性。(二)哮喘针刺治疗听宫、听会、外关、太溪进针后不久患者诉呼吸松快哮喘已平。三诊时仅取听会一入1分钟气喘即平。阅遍未见听会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zuolin/585-2-5.html

开阖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开阖补泻是在出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 【开阖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主要是在出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如在出时摇大针孔不加揉按时称作“开”;也就是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33.html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刺法中的横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9.html

针刺支沟治便秘_【中医宝典】

...适当提插捻转感向下可到指端向上可达肘以上腹中可出现蠕动或欲有矢气、大便感。留20分钟中间运4次。一般在针刺一次后在1~3小时排便。 支沟是治疗便秘的要是手少阳三焦经能清热泻火、调理脏腑。经临床实践证明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36.html

黄帝内经·灵枢·解译文

...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69.html

黄帝内经·灵枢·解译文

...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69.html

针刺手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治疗的操作方法。简称针法或刺法。①指针刺时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包括进针、运和出。②专指运时所使用的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与加强以及针刺补泻的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46.htm

辨证施针贵在精不在于多——探究岭南陈氏飞_【中医宝典】

...飞”。 陈全新构建“岭南陈氏针法”体系 陈秀华说除了“岭南陈氏飞”外陈全新还提出了“岭南陈氏分级补泻法”和“岭南陈氏导气手法三者共同构建了“岭南陈氏针法”体系。 从明代华佗“针灸不过数处”及运游于巷”的治法认为医者必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05.html

共找到831,7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