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遗产,蕴含着历代医家诸多精辟的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其中的临床各科与医案部分,每每具有独到的理论启迪与临床见解,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丰富治疗的方法,具有深入...
...访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邹节明 2003年的非典防治,让中医药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作用,人们由此开始重新思考中医药。如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记者就此与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与中医药有关的或直接来源于医药学著作的成语、典故达600余条,其中很多不仅保留着医药学意义,而且延伸到社会学领域,用以说明一些社会现象,因而具备了相应的社会学意义,如“针砭时弊”、“标本兼治”、“病入膏肓”、“以毒攻毒”、“肝胆相照”等。...
...“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于2008年10月10日在上海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中药与天然药物创新与发展”,大会的目的是促进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靳晓明司长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英文主题演讲,介绍中医药国际合作状况...
...地区积极支持和参与革命斗争的诸多中医药人员中最值得提及的一位。他自幼跟师学医,精勤业术,悬壶乡里,德高望重,与井冈山绿林首领(后成为著名红军将领)袁文才是忘年之交。 当1927年10月袁文才迎接毛泽东和工农红军到达茅坪时,这位热情而诚挚的...
...这样在中医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过程中只有如何执行的讨论,没有应否实行的辩论。在满座西医看来,那根本是不须辩论的事情。25日,会议结束,踌躇满志的委员们各归本省,等待医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中医药界全力抗争 委员们等来的是一场风暴。 2月26日...
...只是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反映,故必然具备呈现“海派”特征的共性。 海派文化 所谓“海派文化”是指近代上海在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她是以古代吴越文化和明清江南文化为根基,在近代上海纷杂的移民文化的...
...艰难困苦的历程中坚持学校教育、兴办发展学校教育,闯出了一条教育自立的道路,成为中医近代史光辉篇章之一。 近代中医教育,当然还包括传统的以师带徒教育,其与中医院校教育并存互为补充发展,在近代中医教育史上仍占居一定位置。 光绪24年(1898年)...
...本报记者 向佳 近代中医,历尽沧桑。清朝中晚期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虚无主义随之产生,传统文化受到轻视。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其推行扼杀中医的政策,中医药一度处于奄奄待毙、濒临消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
...中医药报道,“飞利浦杯”2006年中医药十大新闻于1月26日在京揭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吴刚、于文明、李大宁,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发展总监邵俊,以及中宣部出版局、中华慈善总会的有关领导和首都新闻界、中医药界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