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佳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当下已到了更有利于精微物质吸收与闭藏的进补时节,若调理得当,则可大大弥补夏日造成的虚损。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五大主要剂型之一的膏方,凭借其“一人一方”的辨证...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
...黄散组成:“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钱,防风四两”。治疗脾热弄舌。后人扩大其用,治疗脾胃伏火所致诸症。原方剂量比较特殊,防风量最大,有认为重用防风者,是为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小儿心、肝常有余)。高建忠将该方的剂量...
...就是祖国医学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观。 2 西医辨病治疗 辨病治疗是西医认识、分析、辨别、治疗疾病的诊疗手段。辨病治疗是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用定性定量的直观数据阐明疾病的致病原因、局部组织细胞的...
...,它避免了若干争论和弊病。下而所要介绍的是一些在使用现代疾病诊断中的一些新的有关证与辨证的问题。 中医的证与辨证问题,无论是单一的证或是复合的“证组”、“证型”在实际临床使用中都是具有通用于各种疾病或是通用于一部分疾病之中的性质,具体到使用...
...攻为主,认为腹水是“邪”,消除了“邪”,则“正”就能自然恢复,坚决反对用“补”,说是“补药适足以增病”;另一种则主张用“补”,认为“邪”由虚生,用攻只能使人体更虚,应该用“补”,使人体“正”盛而腹水自然消退,坚决反对用“攻”,说是“攻法只能...
...目录 《辨证录》参附益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参附益母汤【处方】人参1两,附子1钱,益母草2钱。【功能主治】妇人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气血双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产母,头顶心解开,以艾火急灸之...
...食粥养生由来已久。然而食粥须按辨证及气温所需而食,方能得宜而养身。常遵循的饮食护理。 食粥养生由来已久。然而食粥须按辨证及气温所需而食,方能得宜而养身。常遵循的饮食护理原则如下。 辨证遵循:失眠多用“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腰膝酸软多喝“...
...目录 《辨证录》参远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参远汤【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白芍2两,黄连3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肝经风木挟邪,腹中大痛,手不可按,一时大泻,饮食下喉即出,完谷不化,不可止抑。【用法用量】水煎服。【...
...脾胃病通过看“指纹”来诊断准确率较高。如小儿是否有疳积,小儿病是寒是热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通过看“指纹”来判断或诊断疾病,只是中医的诊病方法之一,临床中若完全靠“指纹”来诊病,难免会有所偏颇。所以在临床中应四诊合参,认真辨证,方能力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