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惠庆将入庐山。船至江而暴风忽起,同旅已得依浦,唯惠庆舫漂扬中江。风疾浪涌,唯待沦覆。惠庆正心端意,诵观世音经。洲际之人,望见其舫,迎飙截流,如有数十人牵挽之者,径到其岸,一舫全济。(出《法苑珠林》) 南朝宋时僧人竺惠庆是广陵人,明经而...
...作者:朱世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内消法一 艾灸法二 神火照法三 刀针砭石法四 围药法五 开口除脓法六 收口法七 总论服药法八 详论五善七恶救援法九 将息法十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脑疽 鬓疽 井口疽 疔疮 喉痹 ...
...)。 张仲景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病理生理的变化现象,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加以综合、分析,用三阳经、三阴经的名词,归纳成为六个证候类型。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二) 总之,三阳经证多为热症、实症,三...
...饮后阳多,肾虚发热,积日不食,胃中虚热,饮食不已,气入百脉,心脏虚甚,令人失常法。(出古今录验)鸡心(十枚) 酸枣(半升) 人参(一两) 茯神 芍药(各二两) 白薇 枳实(炙)知母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药半熟,内心煮,取三升,冷分三服。...
...清凉攻毒散(古方选注方)、费氏必胜汤、清火解毒汤(救偏琐言方)、陈氏四虎饮(疫痧草)、十全苦寒救补汤(舌鉴辨正方)、拔萃犀角地黄汤加金汁元明粉、(温毒病论方)之类,对症酌用。风火宜疏下,如局方凉膈散、加味凉膈散(寒温条辨方)、清心汤(丹溪心...
...清凉攻毒散(古方选注方)、费氏必胜汤、清火解毒汤(救偏琐言方)、陈氏四虎饮(疫痧草)、十全苦寒救补汤(舌鉴辨正方)、拔萃犀角地黄汤加金汁元明粉、(温毒病论方)之类,对症酌用。风火宜疏下,如局方凉膈散、加味凉膈散(寒温条辨方)、清心汤(丹溪心...
...人员。地方志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如土司管辖的庆远府、思恩县、天河县、武缘县、永淳县、南宁府等(均为壮族聚居地方),均设有医学署。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嘉靖十年,广西壮族聚居的40多个州府县土司均设有医学署。而且这些医学署的医宫“本为土人”,即由...
...传,《内经》已补注燥之旨,《六气》门已畅论燥之文,似不必《本草》重载燥症。然而湿剂得吾之八法,治燥有余,又何必多举湿剂之法哉。(〔批〕须参看《内经》、《六气》之书,则治燥有余矣。)以上十剂,明悉乎胸中,自然直捷于指下,然后细阅新注之《本草》...
...,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L,监用时取此液体9份加新配的VitC液(10%)1份,混合即可 R-4参考液(贮存液)1mg/L 称干燥KH2PO(A.R)0.4393g,溶于蒸馏水中,转移至100ml的容量中,用蒸馏水加至刻度。 冷藏R-5参考...
...就不能正确理解“辨证论治”的实质,也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医学的精髓所在。 何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这一词语最初见于清代章虚谷的《医门棒喝》,稍早之前还出现了“辨证施治”的提法。现在对后者提及不多,是因为“论”字又承载更深的一层涵义。其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