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调其经。此与《胀》所谓营气循脉,卫气逆,并循分肉,为肤胀,三里而泻,同一法门也。《腹中》,但曰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则遍身未皆大,在里不在表,故用鸡矢以下,此即《内经》所谓“中满者泻之,泄之则胀已”,是也。《汤液》曰∶平治极衡,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5.html

相火_《医旨绪余》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附相火辩)生生子曰∶《内经·气交变》云∶“南方生热,热生火,其令热,其变消烁,其灾燔 。”运气五行生死顺逆曰∶火主于南,应夏。火之为言,化也,言能化生万物也。六气之中,君火为二之气,经以热称之。相火为三之气,经以暑称之。暑之与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42/40.htm

中医学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是如何认识_普外科休克_【中医宝典】

...急性发生心源性是因为心肌梗塞时丧失了大块具有收缩功能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功能明显降低所致,学是怎样认识呢?《灵枢·厥病》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何梦瑶在《医碥》中进一步发挥说:“邪伤其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3130.html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重点。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再到《灵枢·经脉》(以下简称《经脉》),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人体正经认识及其发展过程。总之,在《内经》中,形成了经络学说基本理论。后世除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初具体系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再到《灵枢·经脉》(以下简称《经脉》),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人体正经认识及其发展过程。 总之,在《内经》中,形成了经络学说基本理论。后世除在奇经八脉认识方面较之《内经》有所发展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3.html

中医药浴文化_药浴文化_【中医宝典】

...则沐,身有疡则浴”。 《左传》中记载了人们水土质量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认识。《山海经》中收载了许多药物资料,其用药方法也颇具特点,其中就有药浴记载。现存最早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将泡浴疗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如《素问.阴阳应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yu/a14967.html

概述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说明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皆有密切关系,因此肾亏是导致人体衰老主要因素。《内经》认为人自然寿命应是百岁,与现代科学测定认为人寿命与120岁极为相近。开始衰老年岁,《内经》皆认为从40岁开始,《素问·阴阳应象》曰:“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0.htm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在《周易》气质理论基础上作了重要发展。把《周易》八卦气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有很大指导价值。一、以脏象理论为基础《内经》气质理论以脏象理论为基础,更显示出体质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任继学:要在深挖基础理论上创新_【中医宝典】

...不伤人,《内经中提到湿毒、风毒、寒毒、火毒、暑毒等。毒邪可外感,毒也可自生。如暴饮暴食,宿 [3]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92.html

中医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_风湿免疫强直性脊柱炎_【中医宝典】

...脊柱炎脊柱、髋关节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偻”,偻指脊柱弯曲,偻指病情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偻”,王冰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5888.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