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_伤寒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书篇目,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伤寒论原书不符...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htm

我国最早发明清创缝合术_【中医宝典】

...方法和外科应用器材,在人类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创缝合术是我国外科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开放性损伤,历代医家代有发明五十二中有用酒清理创伤记载;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842.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内经“治未病”思想。 金匮要略中有关于急救技术内容,书中记述对自缢者抢救时所采用方法,就是中国最早人工呼吸法,其操作和要领现代临床应用人工呼吸法是基本一致。 对方剂学贡献 确立了方剂立法组方原则 伤寒杂...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易经中医学发展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科学试验相结合,是揭示生命奥秘金钥匙。其意义是不可估量。本文谨就易经中医学发展相关性做一初步探讨。 一、对中医阴阳学说影响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影响很大。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阴阳学说,直接来自先成书易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陆德铭_中医外科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论述。一、 临床诊治,首先辨;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所谓辩,早在清代徐灵胎兰台轨范.序中即有十分精彩描述:“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张镜人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继承创新互济”,常道:不继承就没有基础,不创新就缺乏活力,既要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各家学说论述,又不能忽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祖国医学继承和发扬、补充创新重要性。先生利用胃镜观察胃粘膜色泽形态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所见红、...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jingren/358-1-0.html

如何对待内经脉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原则和方向是中医脉法基础,具体内容要具体对待,因为内经有很多具体内容是后世不同或不尽相同,把内经代表古代脉法后世历代脉法,完全等同起来看待解释应用是违反历史和学术发展庸俗学风和方法,而这种庸俗东西向来几乎随处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精气夺则虚 无邪人亦——兼张英栋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前后、饮食不入”“五虚证”等等,治法均当补益。 素问·至真要大:“谨守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此段经文主要是说必须从复杂病证中,通过“审证求因”找出其五脏和六气所属关系,以达到掌握目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877.html

马继兴中医文献学_【中医宝典】

...专著。据笔者考察,这在中医文献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马老所论及之书,均为亲见。对于没有见到,或没有作深入研究都在文中点明。如伤寒杂系统,流传既久,版本繁多;讹误迭出,校注亦众,加之研究者代以相继,二书已各成一学,因而马老将此二者独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7.html

方和谦_大医·大师·大爱——纪念国医大师方和谦逝世一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泥 温故而知新方老终其一生,授业解惑,桃李遍布海内外。从20世纪90年代,方老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导师,先后培养了四批共10名弟子。他从事中医四部经典内科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大量关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内科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heqian/1094-2-0.html

共找到1,116,4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