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脾、肝、肺、骨髓)。应用血小板粘附与聚集试验等对慢性itp病人有时可测出血小板功能异常。...
...溶酶体颗粒以及易患化脓性感染等。 2.α-贮存池病 本病出血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度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3.Wiskott-Aldrich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免疫缺陷、血小板减少和广泛湿疹三联征。年幼时可因颅内出血、感染而...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
...小儿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本病分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两种,无原发病的血小板增多伴出血现象,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在某些生理状态(如运动后)以及不同类型的急、慢性疾病时,均有可能使血小板数升至400×109/L以上,称继发性(...
...碳水化合物支链,主要有GpⅡb/Ⅲa复合物和GMP140,这些糖蛋白在维持血小板正常形态及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中起主要作用。GpⅡb/Ⅲa复合物和GMP140是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的受体,正常状态下,由于血小板未被激活,GpⅡb...
...。此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除受药物作用外,也和血流速度。血小板数有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受到药物抑制时,血栓重量较轻,故从血栓重量,可测定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可用此法研究活血化瘀药的作用。...
...(一)治疗 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小板常恢复正常。肾上腺素和肌肉运动引起的血小板增多是暂时的,15min内可达基础水平的150%,30min左右恢复到原基础水平。手术前血小板减少韵病例外科手术后2~6天内血小板计数可达...
...大多是轻、中度,一般不超过1000×109/L(100万/mm3),且常是暂时的。此外,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血小板大小参差不均,脾脏肿大,出血,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异常等均未见,或不常见于反应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此鉴别不太困难。...
...聚集。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下胶原和微纤维的暴露是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是构成胶原的肽链中,存在着一个与血小板粘附有关的活性部位。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Ib(glycoprotein Ib, GPIb)对血小板...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见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手术药物的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血小板过度生成,一般无症症,部分病人可有血栓形成,外周血小板高于正常>400×109/L,即可诊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