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0.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并对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该书倡导《内经》“亢害承制”理论,五行学说生克制化理论进一步深化、发展,应用于疾病的病机研究及治疗之中,这为认识疾病变化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开拓了一条新路。 该书为刘完素的代表作,问世后,影响日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金元之世,专攻诊断者,颇...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秦汉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封建社会。其后,新莽王朝(公元8~25年)以“复古”为名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结果招致改制失败,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5~220年)。秦汉时期的经济,北方发展比较快。齐水渭水间的黄河流域,是当时全国经济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0.html

第六章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_【中医宝典】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不是某个壮医个人创造的,而是无数壮医及人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0.html

朝鲜族的医学发展_【中医宝典】

...国朝鲜医药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20年以前,历时50年的民族医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延边仍处于开垦初期 ,我国的朝鲜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30.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创新医药的积极性,给医学的发展带来危害。 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东晋和南北朝时期道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一派很有影响的宗教势力,其根本教义在于追求长生不老,还宣扬“谶纬”之说和“清静虚无”等观点。这些宗教迷信和无所作为的思想,无疑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39.html

科学家研究从木桶理论谈养生_【中医宝典】

... 据统计,流行于我国的抗衰老理论就有40多种,各种抗衰延寿的保健措施多达100余种。应该说,这些理论各自有其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根据,实施起来也有一定效果。而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认为,上述理论或措施均不全面,虽能获一定之功,却难以收全面之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04.html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着》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反映当时内科的学术理论已成体系。明清时期,内科的重要著作有《医学纲目》《杂病证治准绳》《症因脉治》《医宗必读》《...

http://qihuangzhishu.com/76/7.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世,并且互相渗透、融合。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便被当时的医家、方士所继承,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一、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汉唐时期的养生学思想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3.html

共找到55,0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