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位数形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穿于诸势之中,以为纲领者也。此所谓脉之四种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执简驭繁地归类脉象各种变化,而且还可以说明指法运用。故周氏又日:“日举按,以高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5.html

缪希雍医案-诊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茵陈利水平肝顺气药,数剂而瘳。 按:诊脉贵在变通,病有万千 怎么能以寥寥数十种脉象盖全呢。案中第一个医生到右关脉杳然不见,就认为是脾胃脏气已绝 生化无源不能久存于人世,想必是医者死记了不少脉学条文 强拉硬拽才出了上面笑话。仲淳不以脉型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78.html

温热疼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汤,为仲圣复真阴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疼,为治下痢之要药也。 【三】 将药三次服完后,时过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诊脉疏方后,又下脓血数次,至将药服完,即不复下脓血矣。再其脉,大见和平,问其心中,仍微觉热,且觉心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5.html

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部位,标新立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必先问明然后诊脉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必先望其气色,次则闻其音声,次则问其病源,次则其脉状,此先后之次第也。近世医者既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而医者即强为揣摩;若揣摩偶合,则信为神手,而揣摩不合,则薄为愚昧。噫嘻!此《内经》所谓“妄言作名,为粗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35.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寿小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医诊脉似乎永远是个谜,当我们看到中医诊脉之后,对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时,很难想象短短的几公分长脉管上,出现了什么样变化,让我们能够看到五脏六腑疾病。《素问·五脏别论篇》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指法之运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运指是指法具体运用,指法是对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总结。可以说,前人丰富诊脉经验,都凝集在指法之中了。历代有关指法论述,是相当丰富,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1、举按举按是脉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变化,以诊察脉搏...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8.html

切诊之脉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等。可见脉象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因而脉临床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疾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二)脉部位和方法 脉常用“寸口诊法”。部位在手腕部寸口,此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38.html

在临床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脉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脉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法,也有单独趺阳脉或少阴脉或少阳脉诊脉方法,这对于小同病证,采取不同诊脉方法,更能使脉法与临证紧密结合起米,对指导临床更为确切,实用价值又有所提高,总之,仲景脉法,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诊脉法,具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内经》对脉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共找到881,7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