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上下、内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21.html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_【中医宝典】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6.html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法),具体如下:(一)寸口诊法寸口诊法胎孕于《内经》的诊“寸口”,《难经》在《内经》基础上,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以内应脏腑,而成为如今的寸口脉法。寸口又名脉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流经之地,手太阴肺经朝百脉,故寸口为“脉之大会”(《难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辨痈疽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疮疡诊法之一。指根据疮口周围所生晕之有无以判断预后者。见《外科大成》卷一。疮口周围出现红筋谓之晕。因脏腑受锐毒而成。古人认为晕少者易治,而晕多者则治疗较难。...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45.htm

脏腑兼证_【中医宝典】

...脏腑兼证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18.html

中医选手腕切脉的缘由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手腕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17.html

闻诊之声音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人体的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能够反映出脏腑的变化情况。 听声音 1.声音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声音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60.html

壮族医学特色诊疗_【中医宝典】

...许多脏腑病症,也在面部有所表现。如南宁地区一位善治“阴疮”的老壮医,从面部望诊就可作出诊断,而且能判断预后。一些民间壮医还能从面部望诊中诊断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痧症,如羊毛痧、蚂蝗痧、七星痧等。 (二)脉诊 目前已知壮医有两种脉诊法。一种是流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3.html

六脉脏腑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左寸候心、膻,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尺候左肾与小肠、膀胱,右尺候右肾与大肠。三部候三焦,两肾之中,即命门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48/125.htm

尺肤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尺肤为全身皮肤的缩影,五脏六腑于尺肤部位皆有全息投射区域,因此通过尺肤可以了解全身五脏六腑的信息,故诊皮肤往往可以独取尺肤……尺肤即人体腕纹至肘的皮肤,《内经》称之曰“尺”,尺部皮肤和全身脏腑经气相通,并有一定的相应部位,通过尺肤可以了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06.htm

共找到26,4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