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的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的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辨指南》称其为“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诊断病有何奥妙_【中医宝典】

...就概念、历史沿革、分类与特色进行了介绍,并诠释自己对的新观点发展思路。 轨迹清晰可见 什么是?教科书的定义是,即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 周达君说,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950.html

学辑要》及《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学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的方法很不统一,但从中可以看出其探索简明切用以执简驭繁的目的是一致的。究竟哪种方法更符合脉象的客观化标准或更合理更切实用,似乎很难衡量,同时对后世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的提出,对学的客观化标准的要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的综合研究的专著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声、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3.html

方法意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痛否,以辨脏腑之虚实,沉积之何如。" 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间接叩击法两种。 按时应注意:1、必须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方法。2、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3、注意争取病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0.html

的临床意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疾病的虚实证候。徐灵胎说:“虚实之要,莫逃于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7.html

学现代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最为确切,较之其它更接近于定量标准,从性质上讲方法是科学的,内容是丰富的,但从临床实践上则又有比较模糊粗糙的问题。存在着经验方法主观成分的色彩,临床上“见仁见智”的现象必然经常出现。如果以中医学做为中医辨证的主要指标,在中医现代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共找到744,9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