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方小言_《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固非小技也.上之察连气之变迁.下之原方土之殊异远之.窥两圣之奥 近之通.群哲之源流.庶几乎切脉有必中之方.而无不平之治.虽技乎进于道也.已往者.先大人为余小子言.曾大父春严公幼失怙.资颖嗜学年舞象已博.极群书每典衣以补不逮.尤笃好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zhengzhifang/702-6-0.html

证须辨疑似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腰痛一例以为证。某局副局长之尊阃,年逾半百,家务繁忙。偶患腰痛,谓是操劳过度所致,然来势甚猛,几致不能操作家务矣。服药半月不效始邀余之。余察其痛处,不见红肿青紫等外,按之痛亦不甚,而转侧及俯仰之间,则自觉疼痛剧烈。两尺特弱,而气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1044-7-1.html

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有过之。”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但也不是说其 他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伯仁的浮沉迟数滑涩六纲,也有再加虚实或短长而称八纲的。 结合临床体会,尚须注意下列几点: 1.兼 临床所见,脉象单见者少,兼见者多,凡属兼见之,必须区别主次,综合分析。 2.合参 根据《内经》所说“色合参”的道理,把脉象与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证须辨疑似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去伪存真。若不能排除为假象,当扩展思路,重新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乙亥(1995年)春夏之交,余一男子,年方半百开外。自诉初得病时,时值仲夏,已是单衣时节,患者身穿绒装,犹自畏寒不止,测量体温并不升高,及至盛夏,此始消。此后频年以来寒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44/7.htm

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小儿的主要方法。 小儿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的奥秘_【中医宝典】

...”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断命运之说不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详论金姓喉相反终归不治_《一得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姓子.年二十.患时毒喉痹.初起微寒.继即壮热神昏.两手搐搦.至六七日.医用普济消毒饮法.不效.后闻丁姓喉.为余治愈.来延余左右六部俱浑浑然.软而无力.至数模糊.神识不清.喉痹肿连上 .其色鲜赤.舌苔赤而起刺.余曰.此甚危.恐难...

http://qihuangzhishu.com/829/50.htm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生死之.故不论病源.只论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大浮洪无瘥日.下痢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9.html

共找到244,4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