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治方序_《症治方》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于.不略于症.详于方.不略于治者也.然其为幅仅二百余.未满十万言.于以 轩岐绎长沙河间主婺朱氏而 及诸家庶几备矣.余以是勉.冲孺氏梓行之.以嘉惠来故虽不能序其所以然.而亦不敢默也.则亦言其论方.先论治者.以告于世而已.挑灯竟读越宿而序....

http://qihuangzhishu.com/702/3.htm

《内经》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是《内经》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法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法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诊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时珍有四诊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诊之末到否定诊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7.htm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9.htm

诊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重视诊,将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也可以重现扁鹊之。 老百姓对它的痴迷不亚于中医界,近十几年,诊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诊,可有可无”、“不过是障眼法而已”的言论,已经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以“浮、沉、迟、数为宗”,对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00.htm

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以“浮、沉、迟、数为宗”,对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2.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诊——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玉机真论》等六篇章,《难经》论者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诊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辨某某病证并治’……,第一部专著《脉经》提出辨治病、证兼施的临证方法,使诊易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理宗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必以《内经》为正宗”,遂着此书。首录《内经》要、诊候,详加注述。次以仲景法及诸家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之形象、主治,以及足法、内照图说等。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83.htm

共找到96,3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