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因子为C3激活剂前体,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由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它是参与补体旁路活化的重要成分,参与机体防御,在组织和细胞损伤和炎症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增高见于恶性肿瘤。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慢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必须具备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的特征才能确诊。 由于本病有特殊的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表现,肾脏有以IgA沉着为主的系膜增殖性病理改变,因此确诊并不困难。约有25%患者肾脏受累表现轻微,需反复尿液检查才能检出肾受累的主要依据...
...弥漫型 颗粒状荧光普遍而均匀地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各个部位。常见于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狼疮性肾炎的弥漫型。2.不规则型 颗粒状荧光或短线状荧光不规则地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3.局灶性节...
...沉积物的部位,可将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3型:Ⅰ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大小不等,常聚积成大团块状(图12-14,图12-15)。系膜内和上皮细胞下偶然也可见有少量小而不规则的沉积物。图12-14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
...维持中有何作用。 (2)当PG合成受刺激增加时,通常此时系统循环已失平衡。此时,PG通常担当中和或缓冲作用,以拮抗导致其合成的因素对肾脏的影响。例如,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皆导致血管收缩)是PGI2和PGE2合成的潜在刺激因子,而...
...变性、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抗核抗体多为阳性,患者无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这些都有助于 两种疾病的鉴别。 类肉瘤病可引起肾脏损害和葡萄膜炎,且免疫球蛋白水平往往增高,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引起的相似。但类肉瘤病...
...97.4%±0.9%)被分别置于含60μmol/L ZVAD-fmk(+ZVAD组)和无ZVAD-fmk(-ZVAD组)的环境中进行深低温保藏,保藏时间位24到72小时。在解冻并进行了24小时的培养后,研究人员对凋亡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性细胞死亡的...
...上述免疫-炎症的恶性循环,使急性肾炎病变呈自限性。 2.病理改变 大体标本显示双侧肾脏明显肿大可达正常人的2倍。光滑但呈灰白色,故称大白肾。表面有散在出血点,切面皮质和髓质境界分明,锥体充血。 由于临床表现轻重及病期不同,相应组织学改变也各异...
...慢性是一组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小球炎症统称。近年,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减少了,因为链球菌感染降低了。而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则越来越多,如肾病、肾病、狼疮性肾病等等。 而慢性肾炎又是一个较为棘手的疾病,如果不能积极治疗,做好肾脏的保护...
...7.5~15mg/周)、环孢素3~5mg(kg·d)、硫唑嘌呤1~2mg(kg·d)等,这些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和(或)血常规等方面检查,以免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 中医辨证施治对于降低肾功能损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