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好吗?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老年人一次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其综合作用并不等于各药单独使用时作用相加。这种综合作用,对病人可能有益,如利尿药,保钾利尿药安体舒通与排钾利尿药速尿合用,可减少利尿剂对电解质钾影响。但这种综合作用,也可能使药效减低或发生不良反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96.html

老年人用药完全手册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忌重复用药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92.html

小儿慎用常见感冒药_【中医宝典】

...一些常见抗感冒药成人使用是安全,但儿童即使按规定剂量服用也可能出现副作用,有时甚至发生较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这是儿童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功能也不完善,抵抗能力较低,对药物敏感所至。所以,临床医生告诫,儿童(特别是10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671.html

抗菌药物副作用及其防治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抗菌药物应用后副作用有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一)毒性反应 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最为常见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肝脏、胃肠道和局部等方面:1.神经系统 抗菌药物对神经系统影响可表现为多方面,可引起...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72.htm

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老年人药物反应与青年人不同,随着年龄增大,引起人体生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药物动力学改变。(一)机体成分某些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总水分减少,特别是细胞内液,从25岁到75岁,占体重比率从42%降到33%;肌肉组织相对减少...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161.htm

骨质增生药物治疗_【中医宝典】

...关节有时轻度肿大,关节边缘压痛,两膝与手指关节最为明显。 若疼痛不重,不必服药,若疼痛较重可服非甾类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优布芬、芬必得等。老年人要注意药物副作用,防止胃肠刺激,可服肠溶阿司匹林或消炎痛栓(肛门放入)。局部用正骨水、红花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475.html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老年人急性胰腺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一)发病原因 饮酒和胆道疾病为青中年人急性胰腺炎两个主要原因,但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最常见原因为胆系疾患,其他原因如微血栓、肿瘤、药物老年人也较多见。 1.胆系疾病 占50%~70%。急性胰腺炎与胆道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因为胆管和胰管...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LaoNianJiXingYiXianYan260519.htm

老年人用药完全手册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93.html

老年人慎用清热药_【中医宝典】

...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害处不少。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是最为常见,而人体阳气充足与否,与其能否保持健康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避免损伤阳气。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02.html

老年人常见骨折及正骨疗法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容易发生褥疮、肺炎、麻痹性肠梗阻、血管栓塞、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反应能力低下,对受伤史和自我感觉诉述常不那么准确,易被忽略。老年人常见骨折有股骨颈骨折、脊椎骨折、挠骨下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另外还有因咳嗽引起自发性肋骨骨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laonianjibingfangzhi/1045-5-25.html

共找到850,7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