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认识论总体上属于怀疑主义的不可知论。《老子》开篇讲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是说,作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他对“道”进行描绘:空虚无形而又用之不尽,隐没不显而又实际...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
...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此“五渐门”、“七阶次”,他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
...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
...兵要义述》中说,“五千之言”的《老子》“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此论断有些不切实际。从本章内容看,老子是反战的。他认为,如果是被迫卷入战争,就应该采取完全的守势,这是他把谦退忍让、无为静柔的哲学思想,通过军事再次表述出来,而老子并不是兵家...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家”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道德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
...清静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取法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还要选择合理的居住环境、居室环境,避免不良因素对健康带来的损害。《道德经》第57章有这样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