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过度有为,触发其无的思想,由无为的思想,再向上推展其政治论、人生论,并向上建立其宇宙论,完成其整个哲学的体系。 而我个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哲学是对该时代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动。在“过度有为”的情况下,人的思考活动变得僵化,唯有解除不必要的枷锁,...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家”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道德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
...的道理同样可以用来治国。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在老子的思想中,君王应该像江海那样谦卑处下为百谷王。其实,这只是老子思想的一个方面。老子还说过,治大国若亨小鲜,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如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想是相思、他顾,也就是考虑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习惯上说“我想你”,而不是“我思你”;我“自思”,而不是我“自想”。 思代表本能、欲望。《素问·热论》:“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用思来表示食欲。《素问·痿论》中云:“思想无穷,所愿...
...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探索,对于万事万物作出根本的认识和注解,他以浅显的文字讲述了深奥的道理,正如身着粗衣而怀揣美玉一般。但不能被人们理解,更不被人们实行,因而他感叹道:“知我者希”。对此,任继愈先生说:“他自以为很高明,颇有怀才不遇、曲高和寡的...
...安居乐业,自然能长寿。据现代科学家观察统计,长寿的人96%是乐观的。3.顺应自然:“使物生者,春也;物死者,冬也。春生而冬杀也。”(《变动篇》)人也应顺应自然,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古训。4.勿过劳思:王充在《效力》...
...之人可以为禹”,人人都有改变本性、成为“圣人”的可能性。理想人格的形成是“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即从改变自然本性开始,不断努力于伦理道德的实践。这种人性改造论为确立封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孟子则认为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
...”(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
...在前面的某些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老子关于“道”和“德”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到“道”、“德”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章同样论述的是“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学说,有学者认为,“老子提出‘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见解,说明万物是在...
...司马承祯认为人的天赋中就有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浴身洁心)、安处(深居静室)、存想(收心复性)、坐忘(遗形忘我)、神解(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将修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