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治胎产之病从厥阴者,是祖气生化之原也。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故治法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为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发汗者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已...
...伤寒死证阳见阴,大热不止脉失神,阴毒阳毒六七日,色枯声败死多闻。心绝烟熏阳独留,神昏直视及摇头。环口黧黑腹满利,柔汗阴黄脾败由。肺绝脉浮而无胃,汗出如油喘不休。唇吻反青肢冷汗,舌卷囊缩是肝忧。面黑齿长且枯垢,溲便遗失肾可愁。水浆不入脉代散...
....无之.便苦上下不贯矣.况夫邪气之何以发为太阳病少阳阳明三阴病也.三阳三阴病之何以各见某证也.发汗吐下后之何以变见某证也.某证之何以应用某方、加减某药也.一概不曾道破.间有一二.亦断碎而不续.此虽智者.不能得其脉络之所在.而责之初学.不亦难...
...《列女传》之《续列女传》 104、《梁夫人嫕》原文-出自《列女传》续 105、《明德马后》原文-出自《列女传》续 106、《梁鸿妻》原文-出自《列女传》续 107、《更始韩夫人》原文-出自《列女传》续 108、《汉孝平王后》原文-出自《...
...仲景书以伤寒命名.而首列中风.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则中风之为病.多由于腠理之疏.而后风邪得以易袭.故本论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凡看伤寒,要识死证死脉亲切,一一理会,免致临病疑惑。但见死证,须以脉参之。如果不治,切莫下药。倘有锉失,咎将谁归?汗后热退脉静者瘥。阴阳诸证脉平,吉。阳证见阴脉者死。阴阳毒过六七日者不治。脉浮而滑,身汗如油,喘息不休,水浆不入,身体不仁,...
...王实,宋代颖州(今安徽阜阳)人,为名医庞安常高弟,官至信阳太守,曾集诸家伤寒方论撰《伤寒证治》三卷,《局方续添伤寒证治》一卷,均佚”。这是目前所知关于王实生平得较为全面的资料,但其中有不少错误。现将搜集到的有关王实生平资料罗列如下: 1)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难、腹满而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各一两半) 半夏(三分) 五味子(半两)咀,以水六升,先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一升,去滓,每温服一盏...
...红楼梦结局的续书。 红楼梦的续书从最早最早乾隆时期的高鹗程伟元版,一直到最近的四川女孩胡楠自己写续书,已有续作近百种,内容五花八门。当代《红楼梦》续书较著名者有两部:1984年出版的张之续写的30回《红楼梦新补》和1997年出版的周玉清续了...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伤寒脉浮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