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穴辨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而相通焉者也。其三者,为任督二脉之,脾之大,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难经》谓三为阳跷阴跷二。愚尝考之,无穴可指,且二跷亦非十四经之正也。《针灸节要》以为任络曰屏翳,督络曰长强,诚得《十四经发挥》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56.htm

脾之大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脾之大是由脾脏直接分出的一条大络脉。 【脾之大】 是由脾脏直接分出的一条大络脉。其循行径路是由脾发出,在侧胸壁的大包穴处穿出,散布在胸胁部。脾之大是全身十五条大络脉中的一条(《灵枢·经脉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277.html

依靠科技创新打造超威粉通心_【中医宝典】

...吸收药品质量更加稳定与均一,他们与清华大学材料系合作,历时3年将超微粉技术应用于通心胶囊的生产工艺过程,2001年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成果鉴定认为:通心超微粉技术首次明确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193.html

活胶囊治疗痰瘀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_【中医宝典】

...ET及AngⅡ水平改善。上述结果说明活胶囊对痰瘀阻型高血压病较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NO含量降低ET和AngⅡ水平有关。 高血压" 查询更多 高血压 信息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7186.html

奇经八脉总说_《奇经八脉考》

...凡人一身,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而脾又一大,并任督二,总为十五。《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21.html

痰瘀互生病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取象比类”。“经”“”从古代汉语来讲,不同的词性,意义不同。作名词解释,均路径道路的含义;作动词讲,都含有调节联系治理的意思。古人以发现星宿山川湖泊丘陵河流等自然运动之象,来比拟生生不息的人类变化,从经到,从关节到腧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57.html

络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和孙络之分。别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一支别,再加上脾之大,合为“十五”。别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2.html

络脉_【中医宝典】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和孙络之分。别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一支别,再加上脾之大,合为“十五”。别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37.html

九针十二原_《灵枢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应,而知五脏之害矣。五脏六腑所出之处,脏腑之气所出通于经之处也。五脏之腧各五,曰井荥俞经合,五五二十五腧。六腑之腧各六,曰井荥俞原经合,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见经别。凡二十七气,以相上下,脉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shuxuanjie/1291-5-1.html

气血同论——兼对吴以岭病理论再质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运行血液”的说法(见吴以岭主编的《病学》第43页),都仍然只能说是一种假说。 笔者认为这种“气相伴而行”的假说至少两个缺陷。首先是把中医气血的阴阳互根关系变成了“相伴而行”的两套管网(所谓“三维立体网络”)关系,这必然会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00.html

共找到664,9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