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老已、脏腑气血运动变化的现象。如《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父精母相合形成胚胎,并赋予原始活力,由此形成新生命。这种由先天精气媾合所产生的新生命即是神。《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神,即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81.html

精气_精气神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精气是指后天之精而言。 【精气】 通常是指后天之精而言,亦即充养脏腑的精华(包括饮食所化生的“营卫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和肾本脏所藏的精气(即男女媾精的精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脏腑的精气充盈,肾本脏才有充盛的精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345.html

精气学说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精气学说,又称“元气论 ”,或“气一元论 ”,是研究精气(气、元气)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形成本原和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理论。 它产生于先秦,成熟并广泛地研究和运用于战国末期至秦汉。经过后世贤哲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成为对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80.html

气血津液辩证_【中医宝典】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津液所反映的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2.html

精气津液血脉_《经络考》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壅遏营气,令无所...

http://qihuangzhishu.com/304/57.htm

津液病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津液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养脏腑、润滑关节、儒养肌肤等作用。其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津液病辨证,是分析津液病证的辨证方法。津液病证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个方面。 ...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5.html

津液不足证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化为特征的证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燥化,故又属内燥证的范畴。津液不足的形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6.html

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决气》):“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虽心主血脾和胃,自生矣”(《妇人良方·调经门》)。“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由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所以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饮食营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4-3.html

气与津液的关系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以及津能载气等几个方面。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1.气能生津 气能生津,是指气化作用可促进津液的生成,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来源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15.html

津液失常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面虽然有所区别,但津液本为一体,二者相互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一般说来,轻者为伤津,重者为伤阴。伤津并不一定兼有伤阴,但伤阴则必兼有伤津,所以说伤津乃伤阴之渐,伤阴乃津枯之甚。由于津同源,故津液亏乏或枯竭,必然导致阴血亏乏,出现燥虚热...

http://qihuangzhishu.com/44/118.htm

共找到116,3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