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的和统一的,因此长期以来,客观上限制了微观的,细的和深入的个体分析方法,导致了中医重证轻病的发展道路。二、西洋医学的长期龚断中国历代皆以辨病为前提,以辨证为核心。辨病的忽略是从1846年鸦片战争后,西洋医学传入中国,便开始了所谓西医重病,...
...,只要面色是明亮润泽,隐然有生气的就是正常的面色。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出下面我们所要重点介绍的有病的面色即病色。二、病色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的称“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种:(1)青色 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中医多见于...
...总趋势是纵向的,而辨证相对而言则是横向的,必须纵横相贯才能综观全貌。总之,一个疾病其各阶段的反映是相衔接的,不能只注意证的变化而忽视病的全貌。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忽略疾病本质规定影响下的连贯性,也即通过辨病把各阶段的证连串起来,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30~31摘要: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和治疗产生于人体体表的一系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历代不断的总结和整理,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现试就此做一...
...《理虚元鉴》认为虚损的辨治应着眼于肺、脾、肾三脏。谓:“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虚之道毕矣。”清·喻昌《医门法律》:“尝富后贫,名曰脱营;尝贵后贱,名曰失精。脱营、失精,非病关格,即病虚劳,...
...情况下的多汗为病理性。1.多汗出现的时间辨病如活动性佝偻病多为晚上入睡后出汗,深睡后汗逐渐减少。通宵多汗(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空腹时多汗应注意低血糖;进食时多汗多为生理性或体质性。2.多汗伴随症状辨病多汗伴枕秃和颅骨软化...
...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
...小儿肌肤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的病证较成人更易表现于外。正常小儿皮肤娇嫩、纹理细致、红润光泽、弹性好,若皮肤异常时则应注意疾病的发生。常见皮肤粘膜异常及辨病如下:1.青紫辨病青紫是指皮肤粘膜略显绿色或蓝色。检查青紫应在自然光下进行。在皮肤薄...
...阳明合病,辨方证属黄连阿胶汤合外台茯苓饮方证。处方:黄连6克,阿胶珠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焦白术10克,黄芩6克,炮姜6克,三七粉(分冲)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7日二诊:纳食、...
...专家提醒市民,在立冬后,一些慢性疾病都有可能由于天气的急剧变化而发病,严重的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在立冬到来之际,大家要特别小心这些季节病,准备好防范措施,安全过冬。一、防病:高血压,措施:及时添加衣服由于气温的下降,血管就会收缩,而里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