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无病三分虚 入秋调理八忌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到了处暑时候,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85.html

秋季防肥胖反弹_【中医宝典】

...秋季也是一个容易使人发胖的季节。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体重往往有所减轻。对于“苦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进入秋季,不再酷暑的煎熬,人们的食欲恢复。加上气候宜人,睡眠充足,食物特别丰富,人体也为冬季御寒而积极地储存脂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57.html

秋季科学晒太阳_【中医宝典】

...秋季晒太阳宜讲科学方法。在秋季一天当中,两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 第一段是上午6~10时,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第二段是下午4~5时,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光束占上风,可以促使骨骼正常钙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64.html

秋季防中风_【中医宝典】

...发病之前也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的信号。 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将中风有效地控制住。据调查发现,患者中约70%都出现某些先兆: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暂时性看不清、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一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17.html

秋季睡眠“八忌”_【中医宝典】

...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适当加以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所以,秋季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忌睡前进食。这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468.html

秋季养生之六“调”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天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 秋三月,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12.html

秋季要注意预防时令病_【中医宝典】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人们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旧疾复发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04.html

浅谈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季为“多事之秋”是一定道理的。秋季养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调和情志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常有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939.html

秋季养生要四防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10.html

秋季养生:饮食、起居、保健一个不能少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就可使肠功能恢复正常。具体方法是: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以指肚节律地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做几分钟的秋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00.html

共找到418,8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