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父痈疽论_《千金翼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九江黄父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

http://qihuangzhishu.com/120/1141.htm

冬病夏治灸法选择方法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亦称冷灸,中医灸法中非火热灸法的一种方法,现在所谓的最热门的敷贴疗法既属于天灸的一种现代改良。 天灸常用药物有:斑蝥、白芥子、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等。使用时根据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和穴位。主要适宜小儿感冒反复发作、哮喘、慢性咽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12.html

灸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冻灸法通过现代的冷冻技术对经络穴灸位进行致冰冻刺激,从而调整脏腑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灸法。 本疗法现代发展起来的,和传统的艾灸等温热疗法在刺激因子上恰好相反,但防治目的一致,剌激反应类似,有殊途同归之妙。 应用冰冻技术于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30.html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_《外科精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前辈又谓痈疽多生于丹石房劳之人。凡人年四十以上,患发背等疮,宜安心早治。此症如虎入室,御而不善,必至伤人。宜先用内托散,次用五香连翘汤,更以骑竹马法,或隔蒜灸,并明灸足三里,以发泄其毒。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jingyao/839-5-1.html

痈疽五逆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足以致痈疽也。)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23-11.html

痈疽_《寿世保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汗为度。徐徐去被。不可被风吹。次早用猪蹄煨。以汗后恐致虚人。以此补之。以复元气。好酒调服。随人酒量。以醉为度。汗出立愈。此治疮毒欲起。至溃破时。前后皆服神效。一论凡人初觉患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即用灸法。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后其纸...

http://zhongyibaodian.com/shoushibaoyuan/572-13-1.html

痈疽方一十四首_《外台秘要》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发肿都软,血瘤也,痈,发肿以渐。长引日月,亦不大热,时时牵痛,瘤也痈。吴音曰∶谓诸气结亦有肿,久久不消成痈,疗之宜散气,气已散。若初肿处有浮气,年衰皆发痈,疗之宜及年盛,并折散热,可无此忧。于氏法。夫痈疽脉洪粗难疗,脉微涩者易疗,诸浮数...

http://qihuangzhishu.com/121/639.htm

国外灸法概况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西方的灸法,至少现代意义上的灸法由中国传入的。 一、西方灸法概况 西方的灸法,至少现代意义上的灸法由中国传入的。灸疗法,在西方称 Moxa 或 moxibustion,据文献记载,该词荷兰人旁特(Dane Jacob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67.html

痈疽灼艾痛痒论_《外科精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同,或如小疮,或如水泡,或作痛,或麻木,或有红丝,或寒热头疼,或呕吐恶心,或肢体拘急,其候多端。灸法并解毒之剂,卒难济事。若不省人事,或牙关紧急者,即以夺命丹为末灌之。若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于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于唇面,多有红丝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jingyao/839-5-9.html

保健灸法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保健灸法的概念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保健灸法,流传已久。《扁鹊心书》中即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5-3.html

共找到472,7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