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痹又称“痛痹”,痹证类型之一。 【寒痹】 又称“痛痹”,痹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肢体酸痛、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遇寒痛增,得热痛灭。病因为风寒湿中以寒邪偏胜,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故《素问.痹论》说:「寒气胜者,为痛痹。」...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04.html

挛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挛痹泛指痹证的筋脉拘急,肌肤麻木,疼痛和关节活动不灵的一类症状。 【挛痹】 语出《素问.异法方宜论》。筋脉拘急为“挛”,肌府疼痛麻木为“痹”。泛指痹证的筋脉拘急,肌肤麻木,疼痛和关节活动不灵的一类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87.html

肾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肾痹为五脏痹证之一。 【肾痹】 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骨萎弱不能行走,腰背弯曲,不能伸直,或关节肿胀,强直不能屈曲等。由“骨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肾。一欣认为气积于小腹和外阴部,内伤肾气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669.html

风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风痹为痹证类型之一。 【风痹】 又称“行痹”或“周痹”俗称“走注”,痹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肢体酸痛,痛而游走无定处。病因风寒湿三邪中以风邪偏胜,而风邪易于游走所致。故《素问.痹论》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460.html

湿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湿痹又称“着痹”为痹证类型之一。 【湿痹】 又称“着痹”。痹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肌肤麻木,关节重着,肿痛处固定不移。病因风寒湿三邪中以湿邪偏胜,湿性粘腻滞着所致。故《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674.html

五脏痹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因痹证日久不愈,复感风寒湿邪,使痹证从筋、脉、骨、肉、皮等发展至与其相合的内脏,致内脏受伤,而相应出现,肝痹、心痹、肾痹、脾痹、肺痹等。也可由于气血内虚,阴精亏损、或阳气不运,邪气乘虚而袭,积聚于胸腹所致。(参见《素问.痹论》等篇)...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300.htm

肝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肝痹为五脏痹证之一。 【肝痹】 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头痛,夜睡多惊梦,渴饮,多尿,腹胀,腰痛胁痛,足冷等。古人从脏象学说的观点,认为本病由“筋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邪气内积所致。如《素问.痹论》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482.html

心痹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心痹为五脏痹证之一。 【心痹】 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心悸,气喘,咽干,常叹气,烦躁,容易惊恐等。由“脉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疾病深入发展所致。《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一说因思虑过度,心血虚损,复感外邪,邪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85.html

五脏痹_杂病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因痹证日久不癒,复感风寒湿邪,使痹证从筋、脉、骨、肉、皮等发展至与其相合的内脏,致内脏受伤,而相应出现,肝痹、心痹、肾痹、脾痹、肺痹等。也可由于气血内虚,阴精亏损、或阳气不运,邪气乘虚而袭,积聚于胸腹所致。(参见《素问·痹论》等篇》)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uzangbi-2191.html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_风湿免疫类风湿性关节炎_【中医宝典】

...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的范围。痹证有风湿热痹、风寒湿痹,发病部位有肢体关节、皮、肉、筋、脉、骨。痹证包括亙医之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织炎,以及部分符合中医痹证表现的某些内脏病峦。临床以关节疼芋...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5709.html

共找到1,0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