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故彻夜不寐,脉沉,结代,舌淡苔薄而紫,王清任称血府逐瘀汤能愈“忽然胸痛”、“不眠”、故投之。柴胡9g 川芎12g 枳壳9g 当归6g 桃仁9g 红花9g 桔梗4.5g 生地12g 生甘草3g 牛膝6g 赤芍12g 4贴二诊:心绞痛未作,...
...外敷。又服4剂,颈部胀消,夜寐安,肿块缩小为4×3×1cm大小,质转软。再服四剂,肿块全消,出院。按:本例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经抗生素治疗肿块不消,中医辨证属气血瘀滞,用血府逐瘀汤合透脓散加减取得满意疗效。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犹乐于与家人交谈。上方加麦冬15克,山萸肉15克,以补益阴精。7剂,水煎服。月余后随访,病告愈。 按:此例脏躁,初诊有瘀血之证,如舌黯、脉涩,加之久治不愈,亦应考虑病由气分渐入血分,故取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癫狂梦醒汤治之。经服用果然...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勋臣)着。二卷。作者从访验尸体后所见,提出对于脏腑解剖的己见。并载自定义方剂、及附方论。 简介 张序 刘序 知非子序 自序 上卷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亲见改正脏腑图 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
...中西医家每视为畏途之痨病,竟由此霍然,而粥油之力,可谓宏且神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血化下行不作痨,”而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引《养生集要》曰:粳米能“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可知粥油不特补阴,且补而不滞。粥油乃平淡无奇之物,恰建奇勋于...
...中西医家每视为畏途之痨病,竟由此霍然,而粥油之力,可谓宏且神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血化下行不作痨,”而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引《养生集要》曰:粳米能“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可知粥油不特补阴,且补而不滞。粥油乃平淡无奇之物,恰建奇勋于...
...。”清·汪昂《本草备要》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上述文献记载,明确指出了脑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脑主精神活动正常,则...
...本症根据其有痛经,腹块,经行发热,性交疼痛,不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属中医“痛经”“不孕”、“症瘕”、“经行发热”等病症范围,与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条下“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的论述颇相...
...伤寒论》到“温病学派”就证明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发展。数年前抗击SARS,中医就显示出优势了。”他介绍,自己提出的“五脏相关”理论,就从五行学说发展而来。治疗重症肌无力,他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为理论指导研究(脾主肌肉),在治疗上又借鉴王清任...
...的。当然,严氏认为金元后诸名家亦有卓著成就,如刘完素主火,张洁古主脏腑,张子和主祛邪,朱丹溪主滋阴降火,张景岳、赵献可主温补,叶、薛、吴、王阐发温证论治,吴师机主外治法,王清任主瘀血,唐宗海主血证等等, 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医学理论,丰富了祖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