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趺阳脉浮而迟,浮即为风虚,迟即为寒疝。凡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行而下之,其气必冲。冲者,心下则痞。《删补名医方论》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大黄(二两) 附子(炮,二枚) 细辛(二两)上三味,以...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ahuangfuzitang.html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_【中医宝典】

...1. 怎样选择煎药器具?历来认为用砂器、陶器最好,另外,也可使用搪瓷器皿或不锈钢器皿。 2. 煎药用多少水?一般来说,加入的水以高出锅内药面3厘米为宜。但是要注意,一剂药大都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时可多加一些水;煎第二次时,就可适当少加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138.html

_《止园医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例如伤寒、温病、痢疾等,皆有症。)而施以治疗,大法外用,泻药,忽速刷清其肠胃之积垢,使其通利(消炎)。中医治此症,则于泻下药中,往往加以甘寒、苦寒、清热、利小便之品,颇为灵妙。然其泻药中,只有大黄、芒硝、瓜蒌等数味,不如西药之种种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uanyihua5505/129-4-6.html

大黄_草部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宗奭曰︰张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而不用补心汤,更用心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当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令吐衄。以苦泄...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dahuang.html

治法-痘疹泄 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气急,若痘色不正,定死。· 痘疮初出作,服药能止者死。· 出疮后犹发惊者死。· 痘疮面目俱肿而痘黑陷者死。· 痘疮闭目昏视、舌卷囊缩、饮食呛喉、躁哭不宁者,皆死。· 痘疮四围灰白顶黑而陷者,七日死。· 痘疮多有紫黑疔,挑去黑血擦药不变仍...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07-3.html

青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气晕遮睛,以此剂之,大效。初觉易治。《仁术便览》青丸治小儿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兼治肝经实热,手寻衣领乱捻物,目直视搐,得心热则搐,身反折强,直目连扎,或脏腑飧泄,诸药不止,脾虚肝盛。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大黄(纸裹煨) 羌活 防风...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xieqingwan.html

煎煮中药时应注意的问题_中药煎服_【中医宝典】

...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疗效的好坏,在煎煮中药时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929.html

药酒制作之煎煮法_药酒制作_【中医宝典】

...煎煮法必须将中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锅中,加水至出药面约10厘米,浸泡约6小时。 煎煮法必须将中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锅中,加水至出药面约10厘米,浸泡约6小时,然后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后,药渣再加水适量复煎1次,合并两次药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jiu/a14905.html

痰积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橘红 枳壳 甘草 赤茯苓 海石 生姜应下者,或加大黄,或玄明粉。节斋化痰丸 本治痰嗽之方,家用治痰。海石(一两) 青黛(五钱) 橘红(一两) 桔梗(一两) 连翘(一两) 栝蒌霜(一两) 芒硝(五钱) 黄芩(一两) 香附(一两) 天门冬(...

http://qihuangzhishu.com/646/340.htm

如何煎煮治感冒中药_【中医宝典】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服用需要煎煮的中药,是很花时间的。所以在煎煮的过程中,把药烧焦了,是很多人都有的共同经验。 然而,有些中药-譬如说感冒药,却是不能长时间熬煮的;不管是发散风寒或是清解风热,中医师对于外邪袭表症的治疗,多以具有发散表邪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017.html

共找到801,8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