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可创收20-40万元 海南沉香种植前景看好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立项批准了以珍惜濒危药材沉香种植资源及其评价研究为项目课题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年下半年,《海南沉香种植、造香及加工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成果鉴定。专家评审组认为,该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53.html

保护中草药基因势在必行_【中医宝典】

...保护利用战略研讨会上说,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正迅速地消失。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还有鲜石斛专门供应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最高年收购量达到1万担以上。由于持续的采挖,如今已基本上没有商品收购。目前国内石斛主要来自越南、泰国等地。素有十方九草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86.html

中药资源严重透支 浪费问题多 还能撑多久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不依时采收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杜仲需10年采剥,现3年即剥皮出售。人参宜生长5年至8年,现在两年至4年即采挖,其所含药用成分人参皂甙等大大减少。 储藏条件的简陋也造成了中药资源的浪费。中药界有句俗话:霉药不治病,反而要人命。中药的发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75.html

濒危藏药材桃儿七种植研究取得成果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藏医药研究院邀请自治区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最近对自治区藏医院和藏医药研究院承担的自治区级科研课题濒危藏药材桃儿七种植栽培基地研究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检查指导。检查指导组通过听汇报、实地检查后对该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70.html

三问题困扰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面的问题。 ■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多采用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由于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甚微,一般只占0.01%~l%,加之天然来源植物具有绝对不均一性,因而以有效成分评价药用植物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813.html

新疆阿魏资源遭破坏_【中医宝典】

...本报讯记者刘燕玲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获悉,由于大量无序采挖和过度放牧,特产于新疆的常用中草药资源阿魏滩,20世纪50年代资源面积20余平方公里,2000年后资源分布区域不足千亩。 专家呼吁,各级政府和广大牧民应努力做到保护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298.html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_【中医宝典】

...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方面需要协调、配套。使野生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野生资源的破坏者受到制裁、野生资源的使用者受到约束,同时建立药用珍稀濒危物种的群居保护区。迄今为止,以药用植物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保护区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308.html

药用资源减少 藏药资源保护迫在眉睫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另一方面,70%以上的药用资源品种如罗布麻、艾叶、泽泻、老鹳草等药材并不为人们所利用,自生自灭。再一方面,大部分产品生产方式都是以粗放型加工为主,没有真正形成药物的节约型的精深加工,资源没有得到深度的开发利用。 此外,尽管目前人工栽培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09.html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7月5日,2004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该项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05.html

药用植物面临灭绝之灾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人工药用植物因为变异大,很难保持原有的遗传特点和有效成分,其药用价值大打折扣。 搞清楚我国到底有多少种珍稀濒危中药材,是有效保护有限生物资源的重要前提。杨峻山说。然而,从1983年至今,我国再也没有摸清中药资源的家底。专家认为,当务之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04.html

共找到323,9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