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简历_【中医宝典】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48.html

戴思恭 简历_【中医宝典】

...至义鸟,投丹溪门下学习。戴氏还从罗知悌学过医。 洪武间,以太医院石逵荐,入为御医。受朱元璋赏识,授迪功郎、正八品御医,建文初,升任太医院使。永乐元年(1402),乞归,奏章四上,方准其请。 戴氏临证,辨证细,用药准,著有《金匮钩玄》,朱丹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83.html

王履 简历_【中医宝典】

...王履(1332~1391),字安道,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著有《伤寒论)作方法论读,“读者当活法,勿拘执”。这是一个重要思想。 王氏评论以往医家,每有创见。其论“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杂病主丹溪”等,为学医者之标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82.html

巢元方 简历_【中医宝典】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54.html

陆云响 简历_【中医宝典】

...1895~1967),得自世传,深谙经旨,熟练上骱、正骨手法、银质针针法,灵活运用祖传经验方治疗内伤、外伤、脑震伤等疾病,。行医六十余载,业务繁忙,临床效果奇、特、快,而蜚声甬江、浙东地区。当地提及陆银花之名,自民国时期至今几乎家喻户晓。 陆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68.html

张介宾 简历_【中医宝典】

...成就,返京师,专心子医术。张氏医名噪京师。“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氏早年崇丹溪阳有余阴不足之说,中年后,以《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据,并受张元素影响,转而抨击丹溪,“医法东坦、立斋”。受王冰影响,并发挥说命门之火为元气,肾中之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10.html

许胤宗 简历_【中医宝典】

...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 许氏以医术著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51.html

叶天士 简历_【中医宝典】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19.html

何廉臣 简历_【中医宝典】

...绍兴医界同仁一起全力支持。 一生行医数十年,以善治时病著称,并精于内、儿、妇诸科。临证医学承继绍派伤寒学术思想,推崇俞根初《通俗温热论》、《增订伤寒广要》等。他对绍派伤寒学术发展贡献尤多。 主要著述尚有《湿温时疫治疗法》等。晚年编纂《全国名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28.html

薛己 简历_【中医宝典】

...1511年,经外差初考考满,升任吏目;1514年,升御医;1519年,任南京太医院院判;1530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薛己离职后,不辞辛苦,常远到嘉兴、四明、下堡、横金等处行医。薛氏勤于著述。 薛氏著述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他自己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02.html

共找到744,1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