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对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或严重心力衰竭的频发非持续性室速病人也可考虑用胺碘酮。 (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指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这些病人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见于: (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
...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
...临床特点及其诊治。 (二)发病机制 ARF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是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毒素或肾缺血-再灌注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上皮细胞脱落、管型形成导致肾小管腔阻塞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ARF时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应注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自发性气胸等相鉴别。...
...。 3. 肺气肿:当病变的肺组织遭到破坏后其功能也随之下降,则健康的肺进行代偿,当代偿超过限度时,可形成代偿性肺气肿,肺组织受病菌侵袭而发生组织破坏、纤维化、钙化、肺大泡形成等,也可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结核病变广泛...
...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肺心病。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肺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
...晚期,皮下淋巴管被癌组织破坏,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水肿。癌组织将近破渡阶段其乳房皮肤也有红肿表现,容易误诊为低度感染的急性乳腺炎。其主要区别如下: (1)急性乳腺炎病程短,且多发生在产后,全身症状明显。 (2)乳腺癌晚期皮肤多有粘连,...
...心血管疾病存在。 (六)其他 其他疾病如严重的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贫血心肌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引起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周围血管征的出现,但这些疾病均有其原发病的表现,且一般到疾病晚期方出现周围血管征。导致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