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难 医家五失 七情皆听命于心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人病何者为多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求疗尽告所悉 择医宜谨 详问为要 医家功德 十不治 为医首重读书论 为医须明十弊论 橘旁杂论下卷 论金石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治重疾...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问世后一个世纪,唐代又出了一部医学名著,它就是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被历代医家称为“世宝”,医家普遍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 ...
...广东清远人。潜心医学,然不以医为业,业余亦乐为人诊治。晚年避居山村,常为山民解除病痛,颇行赞誉。着有《脉学括要》、《辨证心得》等。罗越峰清末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藏书甚富,医书尤多,半为其祖敬轩、父履安手录。以四十年临证经验,广采诸家...
...迁延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证。为名医者,岂真有起死回生之术哉?病家不明此理,以为如此大名,必有回天之力,若亦如他医之束手,亦何以异于人哉?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则当之者难为情矣。若此病断然...
...手,此圆机之谓也。七曰性急误事。如膨胀一症,原有虚实寒热气血水虫之分,惟虚与寒两种,最难调治,药非一日数剂不瘳。病家不肯耐性,医家必须明说,少服无效,但服至二三十剂,必有应验,使彼敬信,方能有济。为医最忌当圆勿圆,当执勿执。遇此等症,识见不...
...方论,间或附以己见,立论亦多持平可取。此外,尚有《医论》、《医辨》、《医镜》等,又有《郁冈斋笔麈》,写他人为之选辑其医论而成。其所汇集之《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辑自《内经》以下历代有代表性之医著计四十四种,是影响较大的中医丛书。王克明南宋医家...
...以变异诸证。赋为八韵。表之于前。盖取其易简也。及有富春涵翁陆氏。日加劝勉。因成此书。涵翁常施药乡闾。活人甚众。得此尤便观览。亦幸同志者共之。钱塘蒙斋吴恕谨书。熊均曰。吴恕。号蒙斋。元至元中钱塘人。精熟医家。以伤寒证类。画列成图。详其证治。...
...拯疾济羸之仁心。”闻知自己荣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时,李济仁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稽首党恩施甘露,深心亿兆沐霞阳;愿将仁术化“一帖”,普济苍生永安康。如今,年近80高龄的李济仁以矫健的步伐,在承续新安医学千年血脉的同时,也谱写自己的灿烂人生。...
...南宋医家。字正心,延平(今属福建)人。知医。早年与名医杨土瀛交善,杨甚器重之,示以《伤寒总括》,并教以伤寒法则,谓可触类旁通。后又精研杨氏之《活人治例》,历三十余年,编成《伤寒集成方法》、《胎产救急方》,国内均未见刊行。...
...明代医家。字文炳,号宝山。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为名医程玠之兄。通儒术,明医道。因母亲多病,遂弃儒而专攻医,从婺源汪济凤讲求《素问》之旨,治病多良效,以医名于时。或欲荐之于朝廷,辞不受。着《太素脉诀》、《经验方》,今已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