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血糖含量,控制病情发展。 2000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基因研究”项目在武汉同济医院开始进行。同济医院基因病研究中心用80余只大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用普通注射器向患糖尿病的大老鼠注射基因药可使...
...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睡4个小时就精力充沛,而有些人睡12个小时还是昏昏不醒?一个中美德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DEC2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显著减少睡眠时间。这是科学界发现的首个可调节人类睡眠时间的基因。 研究人员在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
...中的KLF6基因。结果发现,在17例前列腺肿瘤中KLF6等位基因其中之一发生丢失。而且,其中12例肿瘤显示另一等位基因出现突变。 研究人员指出,功能分析显示,体外野生型KLF6的加入可减少细胞的增殖,而突变的KLF6型并无此作用。 ...
...这个基因突变的后果是不能诱导热休体蛋白的合成。晶体蛋白的生化学家将发现这项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第一次把热休体蛋白质的合成与的发生联系起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儿童遗传性白内障致病新基因。 ...
...中国眼科专家、河北省唐山市眼科医院留美博士岳向东经过几年对病基因潜心研究,终于取得突破,日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的易感基因。这一成果为研究如何治疗青光眼提供了新思路。 青光眼是人类致盲眼病中的第二大杀手。在国内青光眼病...
...采取预防措施。” 研究所与国立中部医院共同合作,对1500名年龄在65至70岁的妇女的“TGF-β1”基因的碱排列、血液中荷尔蒙的浓度以及骨质密度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两个碱对闭经后骨量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闭经后的妇女,...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疗效,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没有发生过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特别是如果这些患者具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或者是出现了肾功能损害,那么也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欧洲...
...膀胱癌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但对其家族发生性还知道得很少”,普拉(Kamila Plna)和赫明基(Hemminki)写道。他们调查了2千多名膀胱癌患者的后代,发现在45岁以前被诊断为膀胱癌的男性其兄弟得病的危险最高,是健康男性的兄弟的...
...作用。发现核小体后,进一步观察核小体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发现活跃转录的染色质区段,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1组蛋白)水平降低,H2A·H2B组蛋白二聚体不稳定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和泛素化(...
...大肠癌有共同的祖细胞来源,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基因异常。该课题在众多肿瘤相关基因中选择了p16、CyclinD1这一对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胃肠肿瘤中的表达情况。p16是近年来发现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结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