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治肺脏壅热吐血,心膈烦闷。天竺黄散方。天竺黄 人参 侧柏叶(焙) 大黄(锉,炒) 犀角(镑) 黄 (锉,焙) 赤茯苓(去黑皮) 马兜铃(焙各半两) 鹿角胶(炒燥一两)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暖生地黄汁...
...燥红体质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 1.体质特点 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易口渴,喜冷饮;怕热不怕冷,体温略高;大便干,小便黄,精力旺盛。 2. 养生...
...产后大便燥秘,由于去血过多,胃中枯燥,精微不及下输,以至糟粕壅滞不通。况大肠主津,产妇内亡津液,则干涸失其传导变化之权,故令便难。多服生化汤,则血旺气顺,自润而通。或服养正通幽汤亦可。倘不大便,而无所苦,即勿药亦可。所以产后,每至三五日...
...逆,胸中痛,脉大而涩,此燥邪乘心也,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之。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栀子十四枚(劈)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燥病,目赤,困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肺属金,其气燥,其志悲,其声哭,妇人脏燥,则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不能自由。盖五行之气,升于九天之上,则畅遂而为喜,喜者,心之志也,陷于九地之下,则幽沦而为恐,恐者,肾之志也,...
...,气候从“湿”向“燥”逐渐转化,秋初常常是湿邪燥邪合并伤人,故而可导致人体一些疾病发生,或旧病复发,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此特编发一组稿件,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帮助。——编者 不知不觉立秋了。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
...天气干燥,感冒时容易出现头痛、口鼻发干、咽喉燥痛、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严重时出现痰中带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燥邪所致,再加上目前人们体质上往往郁火明显,火与燥结合,加重病情。这种情况下,常用的药物之一就是桑叶。 在众多治疗感冒的成方中均有...
...□ 王海亭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学认为,秋冬之交燥气当令,燥易伤肺,肺脏娇嫩,喜润恶燥,对干燥敏感,故秋冬容易出现燥咳的情况。燥咳常见咽燥声嘶、干咳无痰、口唇干裂、心烦口渴、皮肤干燥、大便秘结,或头痛、鼻燥、关节疼痛、气喘等。一般...
...心肾不交证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多由外邪损伤肾阴,或久病伤阴,房事过度,阴液暗耗,不能上济于心,或思虑过度,情志郁而化火伤阴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
...燥干者,肺金之体本燥,金受热化而更燥涩也。盖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湿燥同,阴也。然燥、湿,小异也。燥金虽属秋阴,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加大硬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又如瘫痪中风,皆因火热耗损血液,玄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