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状名。即腹胀。《广韵·九鱼》:“腹前曰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面首四肢(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张景岳注:“胪,皮也。一曰腹前为胪。”...
...“一是之学说” 我从《学灯》上看见驳吴宓君《新文化运动之反应》〔2〕这一篇文章之后,才去寻《中华新报》〔3〕来看他的原文。 那是一篇浩浩洋洋的长文,该有一万多字罢,——而且还有作者吴宓君的照相。记者又在论前介绍说,“泾阳吴宓君美国哈佛大学...
...魄门,即肛门。语出《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难经·十四难》:“下极为魄门”。命名魄门的缘由有二:一者因于肺藏魄,肛门系于大肠之故,大肠又与肺相表里,“内通于肺,故曰魄门”(王冰注文),二者,古魄粕通,故魄门即传送糟粕之门,...
...张景岳之说也。而徐大椿之论尤为明确。其言曰:“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即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且《史记•篇鹊传》曰:“视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脏腑症结”,但以脉为名耳。夫创寸口诊脉之...
...①刚强与柔弱。阳性刚,阴性柔,故代指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张景岳注:“形证有柔刚,脉色有柔刚,气味尤有柔刚,柔者属阴,刚者属阳,知柔刚之化者,知阴阳之妙用矣。”《难经·十难》:“五脏各有刚柔邪。”《灵枢·...
...所谓“九窍不利”系指此而言。中医理论认为九窍是五脏的对外开窍,属于五脏的功能范畴。 《素问·金柜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门于口,藏精于脾;西方赤色...
...”’ 〔四〕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汉书艺文志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盐铁论轻重篇云:“扁鹊抚息...
...某药、正治、反治,君臣佐使,药量轻重等,医生必须综合观察后始可用药。而《局方》则是各方之后条述证候、药物分两、修制方法外,就没有其它议论了,这样使一方通治多种疾病,应用时表面看立法简便,如果过于拘泥,其实就是“按图索骥”,不符合辨证施治原则...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同为历代医家运用汗法治外感热病之理论根据。然于《内经》原文,诸家意见不尽一致,略析如下:其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今在“因于暑、...
...①指少阴。《素问·大奇论》:“二阴急为痫厥。”张景岳注:“二阴,少阴也。”②指前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二阴。”《素问·五常政大论》:“肾主二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