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
...释放功能的尿崩症病人,可能对某些口服的非激素制剂有疗效,如氯磺丙脲、氢氯噻嗪等。前者抗利尿作用可持续24小时,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同时它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因此服药时必须按时进餐,以避免的发生,而氢氯噻嗪对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均有效,与氯磺丙脲...
...1、尿崩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足量饮水,防止失水、失钾,同时也应防止饮水过量而致水。 2、患者应增加营养,少盐,忌辛辣食品。 3、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4、应避免手术、外伤损伤下丘脑、垂体;积极防治脑炎、脑膜炎;...
...外伤后尿崩症包括下丘脑、垂体手术后尿崩症,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后数天或立即出现,其中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暂时性尿崩症:在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分泌adh的神经核未受到破坏,只是在伤后短时期内adh分泌减少,出现一过性多尿、...
...(一)水剂加压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血管加压素5~10U皮下注射,作用可持续3~6小时。这种制剂常用于神智不清的继发于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起病的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可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防止...
...治疗,可以损伤脑,遗留永久性精神迟钝后遗症。频繁的脱水发作也可延迟身体的发育,但是患这种疾病的婴儿,经过治疗,发育可能正常。根据上述症状,医生作出肾源性尿崩症的可疑诊断,实验室检查显示血钠浓度增高和极度稀释的尿。除此而外,肾功能基本正常。禁水...
...(一)发病原因 1.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性、神经源性) (1)下丘脑-垂体区的占位病变或浸润性病变: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性病变,原发的如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继发的如肺或乳腺转移癌,也可为淋巴瘤...
...1、尿崩症的诊断要点①尿量多,可达8-10l/d或更多。②低渗尿,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一般低于200mosm/l;尿比重低,多在1.005-1.003以下。③饮水不足时,常有高钠血症,伴高尿酸血症,提示avp缺乏,尿酸清除减少致血尿酸...
...(一)发病原因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合成、分泌与释放受损的情况都可引起本症的发生,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与遗传性3种。 (1)原发性:病因不明者占1/3~1/2。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目减少,...
...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小管对血管加压素失去反应均可产生大量的稀释性尿,引起尿崩症。前者系由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尿崩症患者都有口渴,多,多尿等症状。【病因及发病机理】中枢性尿崩症中的1/3是由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