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血瘀宜化,腑气宜通”,的中医治则,创立化瘀通腑法,以大黄为主药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据临床治疗189例分析,总有效率达85.47%,且无副作用。不少患者经数次诊治,痛经等症状明显减轻。...
...或加重,或兼见其他症状,则需进一步诊疗。本病中医称“胎黄”、“胎疸”等。 【病因病理】 新生儿黄疸为病,或由于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熏蒸,传入胎儿,或寒湿阻滞,遗于胎儿,或湿热蕴郁,瘀阻内积,郁结于里,均导致胎儿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
...以慢性间歇性黄疸为主,肝压痛或触痛,有轻度肝大,剧烈活动、感染后黄疸加深。实验室检查见血清胆红素增高和肝脏功能损害。...
...小儿急性黄疸肝炎 【辨证】湿热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方名】活血截黄汤。 【组成】酢浆草15-30克,绵菌陈15-24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薏苡仁18克,滑石18克,郁金6-9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
...目录 《脉症正宗》黄疸汤 《临证医案医方》黄疸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脉症正宗》卷一:黄疸汤【处方】茵陈2钱,吴萸2钱,香附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木通6分,猪苓8分。【功能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湿热食伤总发黄,是名疸病属纯阳,热宜寒治湿宜利,食积还从消导良。钱氏曰:凡小儿身皮面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转背强,大小便涩,一身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疸也。二症多得于大病之后。又有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遍身...
...,甘草3克,白蔻3克(后下),陈皮3克,厚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组成...
...异症的本质属中医的血瘀症,且其病变所处部位主要在盆腔范围,属中医的下焦。因之立化瘀通腑法进行治疗,并作治疗前后观察对比,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内异Ⅱ号丸(生大黄、鳖甲、桃仁霜等组成)口服,每日7克,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
...小儿腹痛中医推拿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腹痛主要指胃脘以下,脐周围及小腹疼痛为主症的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一类机能性腹痛。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
... 症状体征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5d后出现的黄疸多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